本报记者刘娜
今年以来,在白水县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五老”扶贫扶智宣讲团。
“腰缠万贯不如薄技在身”“我祖父、父亲是几代穷人,我就不信挖不了穷根,动脑子,下工夫,起早贪黑,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种植业、养殖业发展起来,种粮粮增产、务果果质高、教育孩子,孩子学有所成……”省劳动模范、史官镇退休老教师郭振海在报告中讲道。宣讲团成员用个人的动人事迹,用身边成功人士、文明家庭的鲜活事例,具体生动地教育鼓励贫困群众立志勤奋,努力脱贫,使贫困群众树立起“一勤天下无难事”的坚强信念,并向贫困群众传授种养殖和市场营销等实用技术,使贫困群众主动自觉地学科学、学技术,走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在听了报告后,贫困群众说,“脱贫致富要有志气,不能等、靠、要;要有国家扶持,还要靠自己奋斗”“人家能靠劳动致富,我不信我依靠劳动和技术就不能富起来”。
今年来白水县关工委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急党政所急、想老百姓所想”的工作思路,先后组建起8个“扶志扶智”宣讲团,深入各镇办、各村开展“脱贫攻坚”宣讲活动。各讲学团在“五老”中选择在县域有影响的老模范和老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在脱贫攻坚战中贫困户群众怎么办”这一问题进行宣讲。县关工委及时将宣讲稿转发全县各镇办,目前各镇办的宣讲活动已全面展开,80名报告团成员精心撰稿,动情讲述,在全县贫困群众中产生强烈共鸣。
为了把“扶志扶智”报告活动深入持续开展,县关工委还组织村组关教工作者,形成了“小分队”,进田间、入家户、见缝插针,边劳动边讲“脱贫致富”的故事,介绍先进事迹,做好每一个贫困户的教育工作。
“‘做一家是一家,积少成多’,扩大工作效益,把‘扶志扶智’细化实化,为全县‘脱贫致富’增添力量。截至目前,全县‘五老’已作‘扶志扶智’报告50余场,覆盖了全县近50%的行政村。这一活动还将持续下去,其目标是争取达到全县行政村贫困户的全覆盖。”县关工委主任党建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