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起来的四堵墙和半崖上的180余个大小山洞,是唐代名将尉迟恭办学堂、炼白银的遗址。平乱期间还坚持办学堂,可见古人对教育的重视。”11月29日,太白县咀头镇下白云村支部书记齐永丽指着两处旧址说。
张家沟里炼白银
“自小就听长辈说唐代名将尉迟恭曾在村子附近的沟里炼白银、办学堂的事儿,今年初,村上把尉迟恭办学堂、炼白银的遗址列为重点旅游项目。为了搞清遗址的脉络,我们不仅让村里和附近村的老人们讲述相关的故事,还请来县上的文史专家加以整理,并确定了与之相关的两处遗址。”齐永丽说。
张家沟位于下白云村的东边,自古就有银矿开采。一千多年前,唐朝初立,陇南硝烟又起。尉迟恭奉李渊之命,率军经凤州向陇南西征。怎奈国库匮乏、军费欠缺,后经朝廷准许,尉迟恭一边督军征剿,一边率部在下白云村张家沟采矿炼银,以补军资不足。数年后,征剿大获全胜,张家沟炼银所获亦丰,不仅军资充盈,还向朝廷上缴许多铸钱用铜、银及一些黄金。
如今,留在张家沟错落有致的180多个大小山洞,据说就是尉迟恭率军炼银时留下的。因为张家沟盛产白银,过去这里也叫“白银村”,后来才改叫“白云村”。
贵子沟中办学堂
下白云村还有个贵子沟,沟中最宽敞的地方有一处古建筑遗迹,据说是尉迟恭在张家沟开矿炼银期间,所率官军子弟读书的学堂所在。
尉迟恭在督军作战的同时,分兵一部在张家沟开矿炼银。为稳定军心,使参战及炼银官兵安心于战事,遂在沟中建起了一座学堂,接收随军子弟入学,还请来京城名士为师教习。由于该学堂只收随军子弟,小学子们衣着光鲜,与本地布衣孩子大不相同。时日久了,当地百姓便把学堂称为“贵族学堂”,意为那是朝廷贵族孩子的学堂。
陇南战事结束,尉迟恭率部返回京城长安,随营学堂也随军撤回。后来,当地人把这条曾建有“贵族学堂”的山沟称为“贵族沟”,后又变成了“贵子沟”。
“据记载,为补充军饷,尉迟恭曾在太白县多处炼银,也办过学堂,这对研究太白县的历史渊源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太白县文化馆馆长张怀宁说。
本报记者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