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个手机短号,进个“ V网”,这在一些单位或者很多人家中已很普遍。然而,一个村子的所有村民共用短号联系却很少见。11月28日,记者在岐山县凤鸣镇八角庙村采访时发现,该村1800多位村民几乎都加入了村里的“ V网”,有啥急难事联系很方便,特别是村干部的短号,村民随口道来,不论询问事情还是解决问题,很快能联系到人。该村依托手机“ V网”打造的“生活圈”让村民有了归属感,这也成了周边十里八乡的新鲜事。
当日18时许,正值村民们做晚饭。记者来到村上,随机走进一户农家,准备询问村干部联系方式,女主人主动表示帮忙联系,她说自己只记得村干部的短号,长号记不住。记者十分惊奇,这家农户一不是单位员工,二不是村干部家人,咋还用短号联系呢?等见到村主任侯春红,疑团才被解开。侯春红自豪地告诉记者,村上早在几年前就加入了“ V网”,原本是方便村组干部联系,后来村民逐渐加入,到现在全村1800余口人,只要用手机的村民,基本上都加入了这个“ V网”,村民不论是联系村干部,还是邻里交流都用短号,省钱方便不说,还有了亲情感。
记者了解到,一些外出务工的村民,虽然重新办理了当地的号码,用村里的短号无法联系,也不愿把短号注销。村民侯军岐去年在西安一企业找了活,并在当地安了家,手机号也换成了西安号,不过他用的宝鸡号码却一直没有注销。“回村里后用短号与村上人联系,感觉就和自家人联系一样,虽然我去了外地,但这种亲情的感觉不想丢掉。”侯军岐说,常年在村上的都是老人,给对方留11位的手机号老人们往往记不住,短号只有3到4位数字,记着容易拨打方便。
本报记者弓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