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宪辉
近年来,临渭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体育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建设体育强区为目标,以开展群体活动为主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体育健身内容,全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不断扩大,场地设施不断完善,健身赛事日益活跃,群众体质不断增强,健身文化深入人心,群众健身需求得到充分满足。2017年,临渭区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群众先进体育县(区),临渭区体育局被省体育局命名为全省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单位。
近日,临渭区再次接受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区创建评估验收组的“检阅”。评估方式主要采取听情况汇报、核查评估材料和实地检查等,评估内容有政府履职、活动开展、设施建设、组织体系、健身指导等。此外,评估验收过程中,还对2017年实施的体育项目进行了抽查。评估结果不作现场反馈,而是由各个小组综合评比打分提交省体育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近年来,临渭区始终把落实全民健身活动各项政策,作为改善民生和补齐城市短板的重点工作,做到了体育事项决策到位,建设资金安排到位,活动赛事组织保障到位,促使临渭区的体育事业呈现出了遍地开花的新局面。
不断深化全民健身战略。按照“开展全民健身、做强竞技体育、创新体育融合”的工作思路,临渭区提出了“重振体育强区雄风,稳居全市第一方阵”的目标,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编制规划、加大资金投入、促进融合发展等举措,持续不断地深化全民建设战略。
不断加快体育设施建设。临渭区依托美丽乡村、文明城市创建和全域旅游建设,大力实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程,投资1.2亿元建设了体育运动中心项目,投资1亿元的双创基地自行车赛道基本建成,投资2600万元的黄狗峪健身步道项目加快建设,投资1480万元的渭河全民健身长廊项目完成2公里建设任务,投资240万元的桥南镇11人制标准足球场地项目即将开工,完成了54个社区,253个行政村、14个镇级体育广场及4个移民搬迁小区体育设施建设,16个中小学体育设施免费对社会开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临渭区以“唱响全民健身主旋律”为主题,累计开展了全民建设系列活动236场次,先后举办了全区干部职工广播体操比赛和冬季越野赛、美丽乡村临渭行·全民健身广场舞大赛、篮球赛、羽毛球比赛、体育协会大比武等活动,成功承办了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会田径项目竞走比赛、“美丽渭河动起来”全民建设挑战日比赛、陕西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全国第二届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大赛,获得了多个奖项。
大力发展竞技体育。临渭区上下达成了竞技体育是提升体育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这一共识,积极组织和参与省市举办的各类比赛,并取得了骄人成绩。参加市2016年乒乓球、羽毛球锦标赛,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参加市第十二届运动会,荣获团体总分和金牌数双第一;参加市跆拳道比赛、市第六届青少年田径运动会,荣获团体总分第三名;以全省校园足球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创建足球特色学校39所,成功举办全区校园足球联赛、校园篮球联赛、渭南市“四区一市”青少年足球联赛;成功承办了2016第21届国际奥委会主席杯全国百城自行车赛西北区预赛和2017年“丝绸之路”中国·渭南华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使渭南和临渭的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不断健全体育社团组织。临渭区成立了区体育总会,建立了武术、跆拳道、羽毛球等各类体育协会11个,群众活动站点达到108个,长期从事体育活动人群达到40万人,占总人口的40%;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2368名,体育社团组织蓬勃发展;建立了体育协会“半年一评比,一年一考核”的量化考核制度,不断强化体育协会和活动站点的组织功能,发挥协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全区全民健身工作快速有序发展。
今天,在1221平方公里的临渭大地上,“我运动我健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轻歌曼舞、球拍飞扬、长绳挥动……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体育之城的魅力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