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崔晓怡)日前,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高峰期,市疾控中心特别提示:广大群众要高度重视,严防严控,确保身体安全健康;若发现自己或周围人出现相关症状,请务必及时到县级以上综合医院接受诊治。
市疾控中心流病科科长雷东潮介绍,流行性出血热即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发病急、症状重、进展快、花费大、病死多,为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其初期症状以“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为主。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老鼠,人类主要通过与老鼠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或是食用被老鼠污染的食物,被老鼠咬伤或被带病毒的螨类叮咬而感染得病。需要注意的是,被老鼠污染的尘土扬起时,被人吸入呼吸道,或通过破损皮肤和伤口进入人的血液和淋巴液也能感染得病,因此,并没有见到鼠类也可能发病。
感染出血热病毒后,病人初期表现为发热,体温急剧上升,出现“三痛”“三红”等症状;中后期发生全身性毛细血管出血,病毒释放至血液中出现病毒血症;病毒侵入肾脏引起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由于发病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很容易误诊而延误病情,且治疗无特效药,极易导致死亡。
雷东潮说,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措施首先是消灭鼠害,要积极灭鼠防鼠,铲除鼠类隐蔽、栖息繁殖场所;注意饮食卫生,要搞好食堂的清洁卫生,餐具消毒后要正确存放,生熟食品要严格分开,妥善保管好食品,防止被老鼠污染;预防呼吸道感染,应减少在尘埃大的区域活动,在清扫环境卫生时,应先用水洒湿,再清扫;不要在野外和草坪上随地坐卧或露宿;接种出血热疫苗,这是预防出血热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近年来,我市通过推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对控制出血热流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了解,凡是在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的16岁~60岁的人群可接种流行性出血疫苗(有疫苗接种禁忌症者除外)。目前,我市临渭、华州、蒲城、大荔、华阴等各县(市、区)的各乡镇卫生院均可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