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了几十年的奖状已经残破不堪,却是老人最宝贵的财富。
(通讯员 李思纯 文/图)石泉县城关镇竹儿湾小区搞道德评议会没几天,大家评出的身边好人董安国生气了。董安国生气是因为我一个采访电话让他知道,他捐献遗体的秘密被人说出去了。于是,为人低调又好脾气的他禁不住找到爆料他秘密的老伙计发了一通脾气。但他在电话里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震撼极了,他说:生为国家生,死也为国家做点服务这没啥大不了的事!这句话换做旁人说,不免有假大空之嫌!而从不善言辞的董安国嘴里说出来,他轻描淡写的口吻,却令我分明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心灵撞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小区管理中心吴主任的介绍下,我找到了他。
道德评议评出好老人
9月11日,石泉县城关镇竹儿湾小区,一场关于身边好人好事的道德评议讨论正酣。
几位楼长都列举了自己楼上住户捡钥匙、扫楼道一些小事。有人认为小事微不足道;有人认为要从小事弘扬美德,因为身边并没有特别突出的道德典范。
一时之间,评议陷入僵局。坐在角落里的评议会成员尹成伦坐不住了,他说:要说身边好人,并不是没有!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人家做的事可以说我们谁都做不到我说的是董安国!他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人,一只胳膊没了。现在,人家又把自己的身体捐给了国家,试问一下,我们谁能做到?
尹成伦的话让在场的人一片哗然。因为,尹成伦所说的这位老人人们经常见,却只知道他是残障人,并没有听老人提起过自己的往事,至于捐了身体,更是没人知晓。
在场深知内情又和董安国关系交好的老人李荣普听了尹成伦的话顾虑重重,他说:董老为人正直,待人大方,经常为小区做公益。但是,董老为人低调,我们在场的几个人,董老都特地嘱咐过,这事不许宣扬的!现在把这事说出来,是不是不尊重人家?既要选他树立好人标杆,也先缓一缓,等董老答应后再说!
尹成伦说:可以先做思想工作。董老风格高尚,我总感觉不评选他我这心里过意不去。身边好人,他当之无愧!
抗美援朝老兵九死一生
他们口中所提到的董安国,今年85岁。
1923年,董安国出生在汉中西乡县一个叫上高川的地方, 1949年,解放军进驻西乡, 15岁的董安国凭着一腔热血加入了革命队伍,在西乡县驻地部队做勤务兵。当时,董安国有些失望,为此还闹了不少情绪。时至5月,他加入志愿军的申请获得批准调至宝鸡,由勤务兵转为志愿军,随军团入东北怀台,参加为时一个月的战争演练后,经丹东进入朝鲜新一州。
1952年冬,在一个叫新星里的地方,定格了董安国永久的悲壮记忆。一天,董安国参加一场阻击战,背、腰、腿等11处遭弹片击中,其中一块碎弹片从右手食指中间穿过,直到现在那个指头仍无法伸直。就在他挣扎着想再次拉开枪栓做最后一搏的时候,一个流弹在他身旁炸开,他的左胳膊当即被炸得粉碎。
从昏迷中醒来,已经是两天之后的事了,他发现自己躺在丛林中的防空洞里。这个防空洞离新星里战场只有两里路,他清晰地听着外面的枪炮声,第一次流下了男儿泪。
胳膊没了,以后怕再也不能参加战斗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董老依然不无遗憾。半个月后,他回到祖国进行康复训练。
转业后积极参与地方建设
因为伤残,18岁的董安国转入后方,先后在东北牡丹江支援修建水库,在辽宁丹东支援当地民兵队伍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北京支援电厂建设,后来回到东北黑龙江,转入东北荣军学校学习文化、政治理论知识。1954年毕业后,他被陕西省民政厅派驻安康分队,转入石泉小组开展复员军人及其家属的民政救助调查工作。
1957年7月,他工作关系转回老家西乡县,从事县剧团文职工作,这一年,他和石泉饶峰的姑娘王武英结了婚。这年冬天,他又被派去参加农田大修,支援地方建设。1959年9月,因为家境贫寒,他递交了将组织和工作关系转入石泉县的申请。在妻子的娘家石泉饶峰牛羊河扎根后,他先后又和妻子参加了观音河水库建设、阳安线铁路建设,直到1973年,他再次因家庭贫困提出申请,要求回家务农。之后,他这颗哪里需要哪里用的螺丝钉才彻底安定下来,开始过着一个普通百姓的生活。
捐献遗体再为国家做一次贡献
董安国年迈后,一直琢磨着要老有所为,要为国家做点什么才能不负党恩。这种情感成了压在董安国心上沉甸甸的不了情。
一次,董安国无意间听战友说起他认识的一位老山前线复员军人,因眼疾急需眼角膜,儿女、亲属和医院在全国范围内求助寻找,最终因为没能及时找到而失明。这件事对董老触及很大,他想,自己的一只胳膊早已做了奉献,何不在自己百年后将整个身体献给那些需要的人呢?说不定在关键时候,可以救战友的亲属、可以救那些为国家为社会默默造福的人有了这个念头之后,董安国激动不已,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回报党、回报社会的途径。
董安国将这个想法先是告诉了老伴,征得老伴同意后,又给儿女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儿女们心疼父亲,得知他想捐献遗体的想法后,觉得心里不是滋味,虽没有明确表示不同意父亲的决定,但还是很委婉地劝父亲放弃这个想法。董安国跟他们说,我的战友在抗美援朝中阵亡的那么多,我却能幸运地活了这些年,值了!这遗体捐出去做好事,也是做善事,有什么好舍不得的!
孝顺的6个儿女都非常理解父亲对报效祖国所饱含的执念,也没有再劝说父亲。今年3月30日,董安国向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赠办公室递交了志愿捐献遗体申请表,4月2日,在石泉县红十字会的介绍下,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赠办公室的同志来到董安国家,代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为董安国老人颁发了遗体捐献感谢状。
董安国老人完成自己的心愿之后,长舒了一口气。但是,他仍不忘叮嘱红十字协会两位同志和小区自己请来做见证的李荣普等人,要求为他保密,不要宣扬。他说:我战场上没有完成报效祖国的理想,没有丰功伟绩,但是,我这一辈子也没有做给国家丢脸的事。捐献遗体只是我个人向自己的国家表示感恩的一种方式,仅仅是不足为外人道的个人心愿而已。
董安国老人的讲述,语速沉稳、轻柔,透过镜片的眼神也无比淡定和从容。言语间,老人时常将目光转向窗外,似乎思绪可以随时穿透时空,回到赋予他伟大使命的峥嵘岁月。偶尔,他也会将目光停留在那一包珍藏的军功章和十几张发黄的奖状上,陷入短暂的沉思这些军功章和奖状,见证着老人一生甘当螺丝钉的精神,也见证着老人风风雨雨一路走来每一步都在为国奉献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