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10斤五花肉!”“给我割20斤后腿肉……”11月21日,高新区马营镇燃灯寺村的田祈林把在市区店子街肉联厂新宰的猪肉刚拉回村里,村民就把肉摊围严了,不到半天时间,100多斤猪肉就卖光了。田祈林的猪肉为啥卖得快?村民说,老田家的猪是粮食喂大的,肉香,在村里就卖光了,外村和镇上人要的话,还得提前预订哩!
田祈林今年55岁,几年前得了甲亢,老田的母亲75岁了,患有帕金森病,是个“药罐罐”,他的儿子21岁,在高新区一家汽车修理厂打工。2015年,田祈林为给母亲和自己看病,花光家里积蓄又借遍亲友,生活陷入困境,年底被列为贫困户。2016年,镇、村帮扶干部开始帮田祈林寻找脱贫门路。田祈林有一个小养猪场,可由于缺技术、规模小等原因一直不挣钱。干部请来技术员现场指导,帮着收集养猪的资料,还给他争取了1万元的扶贫资金,扩大养猪规模。2016年底,田祈林光杀猪卖肉毛收入就达2.5万元,这还不包括1万元的扶贫资金、儿子1.4万元的年工资,家庭收入多了,年底田祈林光荣脱贫。2017年是田祈林的脱贫巩固期。村干部又帮他新盖12间猪舍,面积扩大到200平方米,养猪43头。田祈林喂猪用纯粮食,肉品好,村里人办红白事都买他家的猪肉,在本村就能卖完,销路根本不用愁!
村民郑引绪笑着对记者说:“在镇上工作的不少人家在市区,他们不在市区买肉,专门要买老田家的肉,可也得提前打电话订,还要开着小车来燃灯寺村取哩!”
本报记者
卢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