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渭南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平
本报记者姚琼实习生王静
记者:您好,请您谈一下,高新区是怎样落实中省市的环保决策部署?
刘平: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抓亮点、补短板的思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改进环境质量,逐步推进美丽高新建设。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相继引进了中联重科、北人印机等骨干企业,工程机械、印刷机械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3D打印、沃特玛、天臣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加大雾霾治理力度。目前,我区化工等重点企业脱硫脱硝治理已基本完成,其中渭化完成了3台燃煤锅炉脱硝提标改造,其余2台燃煤锅炉正在提标改造中。同时,拆除燃煤锅炉90余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500余辆。截至9月底,完成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治理任务5家,先后排查出“散乱污”企业13家,累计清理取缔6家,区内24个建筑工地均已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安装油烟净化设备300余家,12家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均已完成,全力扭转环境空气质量恶化。
强化环境执法监管,持续开展企业污染源大排查大整顿、铁腕治霾专项督查等行动。同时,紧盯中省交办问题不放松,针对去年中央环保督查转交的10件信访案件和1个具体问题,以及环保部西北督查中心、省环保厅指出的环境突出问题,我们已逐一建立台账,现已全部办结。
严把项目准入条件,加强项目建设事前介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实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分类审批。对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畅通绿色通道,保障项目顺利落地,逐步淘汰污染大、能耗高的落后企业。
健全网格长效机制。环境网格化监管是环境管理模式的一次创新,按照上级政府和环保部门的要求,已经出台网格化监管工作的相关文件,目前已基本建成三级网格化监管模式,实行一级、二级、三级环境监管单位及三级网格联络员月考制度,每周召开1次一级、二级网格汇报会,每月召开一次网格运行情况汇报会。对连续三次在考核中排名倒数的网格长,开展约谈,未按要求完成年度任务或被上级通报、媒体曝光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将其纳入该单位年终目标考核中。
记者:请您谈谈,针对中省环保督查移交的问题,高新区是如何整改的?
刘平:做好督查配合,我区立即召开环境问题分析协调落实会、铁腕治霾冬防工作暨省委环保督察配合保障工作会、进一步加强环境整改工作推进会,主要领导现场督办、听取汇报、指导安排部署工作,要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本次环保督查,以此为契机,全力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成立协调联络机构,环保分局已提前开展了督查配合保障工作。同时要求各有关部门、街道办高度重视本次环保督查工作,全力做好协调保障配合工作。
做到立查立改。对督查期间发现和提出的问题,我们将虚心接受,做到立行立改、查清一件、整改一件、反馈一件,逐一销号,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其中,渭清公园提升项目裸露土地已覆盖到位;金花村垃圾点脏乱差现象已彻底改观,原有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已经全部清理,并对其进行黄土覆盖、防尘网遮挡,现已复耕种植小麦;渭清路北段110kv变电站建设项目已对建筑物料、裸露黄土进行覆盖,并将现场砂浆机搬离;渭化整改措施及减产计划已经制定完毕,并上报市工信局;目前润邦药业物流建设项目已按要求对裸露的黄土进行绿化。
严格追责问责。我区要求区监察局、考核办、督查室要将环保督查作为近期的重点工作,强化监督检查,对措施不力、动作迟缓、工作滞后,影响全区任务完成、造成重大失误和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记者:请您谈一下,下一步高新区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什么新的措施?
刘平:我们将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特色、集群”发展思路聚集产业,围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着力建设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强化责任体系建设,严格落实环保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强化压力传导,加强工作落实,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全面履行环保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