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美乡村到好人之城
平利县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侧记
通讯员 刘勇 沈奕君
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女娲精神,传承至今。素以中国最美乡村享誉全国的平利县,11月2日,再次成为全省的焦点,陕西好人榜9至10月入选名单在这座小城对外发布,平利县5人荣登榜单。
近年来,平利县以厚德陕西弘德安康德润平利为指引,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坐标,大力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扎实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着力建设生态美、城乡美、生活美、产业美、风尚美的五美平利,涌现出一大批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截至目前,全县共产生陕西好人、安康好人26人,9人荣登陕西好人榜。
培育:营造全社会争当好人的氛围
从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到好人之城,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平利县为何屡屡闪亮全省?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其秘诀在于规划引领,顶层布局,创新思维,持续推进,建立了一系列长效机制,成为滋生好人的沃土。
为营造全社会争当好人的氛围,平利县以践行核心价值观、打造好人为主题,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活动。把身边好人请进机关、请进课堂,把他们的事迹写成故事、编成剧本、搬上舞台,通过身边的人讲述自己的事、身边的事感染身边的人诠释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引导人们见贤思齐。
在此基础上,为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坚持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提升市民素质的基础环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抓好思想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立家规、正家风、重家教和以传孝道、尽孝心、弘孝风为主题的一封家书征文活动,开展黑网吧整治、净化荧屏声频、扫黄打非、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发挥好乡村学校少年宫、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不断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引向深入。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校园、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全域创建,组织策划文明家庭、文明市民评选表彰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扎实推进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系列活动,努力形成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生动局面,形成和美家风、醇美乡风、尚美社风的良好社会风气。
截至目前,平利县评选出省市县三级道德模范44人,各级劳模67人,十星级文明户7000 余户,各级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600余户,其中陆彩凤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田珍家庭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各级好媳妇、好婆婆800余名。
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基本形成,让平利成为崇德尚礼、奋进向上的文明之乡。县委书记郑小东说。
好人已经成为平利县的一个新坐标,为最美增添了底蕴和厚度。
示范:让好人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
即将进入花甲之年的省级道德模范吴祥义,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居家养老,安度晚年,而是投身到另外的战场,这个平利汉子,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从1985年开始带领乡亲们致富,放弃当年收入过千万的矿老板回乡担任村干部,助力脱贫攻坚,吴祥义的经历就像一个传奇,在平利广为传唱。
像吴祥义这样的,在平利县还有不少。
全国劳动模范、省级道德模范樊文来早期带领群众修田造地、建茶园、办林场,埋头苦干,发展生产,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吃饭难的问题,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他主动请缨,包帮17户贫困户,为这些因病、因智、缺劳力、缺技术渴望致富的村民们出谋划策、劳力劳心;安康好人谭晓梅先后安置30名下岗女职工到其公司就业
好人不仅成为平利的一道风景,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在好人的示范下,一大批平利人,主动投入到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大军中。
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屈孝余,心牵乡亲,回双杨村当选为村支书,受他影响,20多个在外老板也回村投资搞起种、养殖业;农民工奚精华回乡创办社区工厂,不仅带回了资金,更带回技术和理念;由平利县成功女士组成的女子创业协会,吸纳社会各界成功妇女会员120人,通过结对帮扶、产业带动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找到长期稳定的致富路子,目前已带动1000余名贫困妇女发展茶叶、生猪等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相继为190余名贫困学生、儿童、孤寡老人捐款捐物,合计金额16万元
一个好人就是一个榜样,一个好人就是一种力量。安康援少会平利分会会长孙小康,带着妻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益慈善工作中,让一大批贫困、留守、孤残少年得到社会援助;9月,平利遭遇洪灾,壹基金救灾小组、陕西公益行动联盟、安康义工联、平利义工联志愿者到八仙镇,给受灾群众发放价值5万余元的救灾物资
好人已经融入到平利县方方面面,成为社会发展的又一种动力。平利县坚持示范引领,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倡导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理念,通过好人带动,让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中,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为建设最美乡村凝聚正能量。
通过好人示范,目前,有成百上千的成功人士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建立志愿服务队伍136支,在册志愿者5000余人,帮扶贫困大学生、农村留守儿童、贫困群众3000余人。
坚持以上率下,弘扬清明政风、引领良好民风,把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努力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发展氛围。县长陈伦富说。
提升:以德润平利引领社会新风尚
评好人,树好人,学好人,当好人,做好人,处处有好人。平利以党建+新民风,推进移风易俗、引领社会风尚、助力脱贫攻坚、打造道德高地。
为此,平利县深化学亮比、争创出主题党建活动,打造美丽乡村党旗红,追赶超越当先锋党建品牌,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深入开展八整治、八打击专项行动,制定了《新民风建设任务清单》、《新民风建设示范镇示范村创建要点》,制作了一批中国结式新民风建设标识牌,绘制了一批新民风建设文化墙,刊载了一批新民风建设永久性公益广告,创作了一批新民风建设本土题材手绘画,成立了一支新民风建设女子宣讲团,重新修定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建立乡贤工作室,成立道德评议委员会,每季度开展一次说论亮道德评议活动,引导群众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和自尊自立的主体意识,改造不良风气,助力脱贫攻坚。设立善行义举榜,对评选出的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敬业奉献、见义勇为、自强励志等类型的好人好事,在善行义举榜进行公示。
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有机结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叫响女娲文化品牌,挖掘培育乡贤文化,倡导良好的党风政风、社风家风。推进政府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的诚信平利建设,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开展做诚信企业、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经营示范店活动,完善诚信红黑榜发布奖惩制度,使诚信企业和模范个人得到嘉许,使失信败德行为受到惩戒。
平利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俊表示,在选、评、树、立的同时,规划建设党员党性教育基地、党风廉洁教育警示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建设平利好人馆和家风家训馆,打造爱心一条街和诚信一条街,让平利处处彰显德美风尚。
目前,平利县刊载新民风建设公益广告、文化墙200余处,开展新民风建设宣讲45场次,组织践行新民风 助力脱贫战等文化惠演60场次,开展道德评议活动180余场次,评出正面典型6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