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能力通讯员王腊梅
脱贫之路有千条,产业扶贫是第一条。作为地处半是山塬半是平原的富平县老庙镇,如何走出一条既适合镇情、又独具特色的产业脱贫之路,彻底挖掉547户1630名群众的穷根子?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因地制宜,让花椒树变成北部山塬群众脱贫的“摇钱树”;因势利导,让黄芩成为南部平原群众脱贫的“药引子”;因户施策,让小产业成为贫困群众脱贫的“定心丸”。他们用心、用情、用真,为贫困群众拓宽了脱贫致富路,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扶贫战歌”。
花椒树摇身变成“摇钱树”
寒露时节,一场绵绵秋雨飘落关中大地。而对于老庙镇峪岭村北峪组贫困户张天良来说,他的心情并没有受此天气的影响,反而有一股热烘烘的暖流在其心间流淌。
采访中,张天良扳着手指头为记者算了一笔账:3亩花椒能卖个1万多元,两头猪出栏后能挣个近2000元,平时再打个零工,到年底收入2万元不成问题。算完今年的收入,他又开始算家中的花销:一家5口人,每月花销六七百元;孙子上学,享受困难生活补助500元;如今合疗报销比例提高了,家人平时看病也花不了几个钱。到年底,因看病欠亲戚乡邻的钱可以还上一大截……说着说着,张天良老人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