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检察系统积极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信息平台建设,率先在全省建成了首家覆盖市、县两级341个行政执法单位的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5年来,全市检察机关通过监督录入7400多件行政执法案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刑事犯罪案件180件,有效防止了有案不查或漏案轻罚,使依法治市方略真正落到了实处。
前不久,渭滨检察院将一起生产、销售假药案通过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移送给公安机关,公安机关通过平台受理此案,检察院对此案进行立案监督,公安机关随即立案并迅速展开侦查,而走完这一过程仅用了不到3天时间。“以往我们在对类似案件行使法律监督职能时,必须到各个单位实地调阅案卷,很难及时有效进行监督。”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运行后,检察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对行政执法案件进行审查监督,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并且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沟通不畅,监督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我市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上,录入办案信息的不仅仅是行政执法部门,公安机关对行政执法部门移送的案件是否立案、移送起诉等情况的信息,也要在受理后及时录入,接受案件移送部门和检察机关的监督。市检察院还先后出台一系列制度,确定公安、国土、工商、食药监等30家行政执法单位为信息共享平台的责任单位,详细规定了责任单位应负职责,确保形成信息共享、资源共用、执行顺畅、监督到位的衔接机制。
两法衔接工作平台的成功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有案不查、执法不严的问题,也充分履行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作用,真正体现了执法和司法活动公平公正。本报记者弓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