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扶风:法门瑰宝 见证多元文化交融

2017-09-21 16:39  宝鸡日报

■本报记者王星

西出长安,扶风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节点之一,发挥了驿站的作用。在这里,留下了一段段关于丝路文明交流互鉴的印记。

704年,武则天下令奉迎法门寺佛指舍利入宫供养,“万乘焚香,千官拜庆”是文献中对当年迎佛盛景的记载。

1987年4月,法门寺地宫重见天日,出土物中的20件琉璃器,让世人惊艳。经研究发现,这些琉璃器是阿拉伯帝国强盛时期——阿拔斯王朝的产品,其中一件精美的釉彩琉璃盘,将学界普遍认为的釉彩琉璃的出现时间,从12世纪提前到了9世纪。有专家说,“这一批琉璃器的存在,体现了开放的唐朝对于异域文化的包容心态,是中外文化和谐共存、合作交流、互鉴发展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

根据地宫出土的《物帐碑》记载,这批琉璃器中的13件,为唐僖宗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之器具,剩余的盘口细颈贴塑淡黄色琉璃瓶、菱形双环纹直筒琉璃杯等7件文物并没有找到相应的文献记载,但可以确定其年代早于僖宗时期。在这些琉璃器中,有一套茶碗茶托非常精美,可以说具有典型的“中国风”,一些国内外专家认为,法门寺出土的琉璃来自中东地区,但却沿用了西亚传统的低温烧制工艺,可能是西亚的匠人根据唐人的审美制作而成。

经研究表明,法门寺出土的这批琉璃器,不仅吸收了古罗马和波斯帝国琉璃生产的工艺和精神,也融入了早期的伊斯兰文化及风格,是具有民族特点和宗教文化特征的琉璃器制品。可以认为,古罗马、波斯、伊斯兰、中国等多元文化的融合,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和谐包容的精神,也见证了古丝绸之路上,大唐王朝和中亚西亚国家的联系。

至于这批琉璃器究竟是从海上还是通过陆路运输而来的,到现在学术界仍未有一致的说法。不过,我们可以确信,丝绸之路是一条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因为文明交流互鉴,才使不同民族、多元文化和谐共存,促进了当时长安和周边地区经济、文化、政治的繁荣。

全站热点
鄠邑区建设局2017年秋冬季铁腕治霾攻坚行动动员会

2017-09-21 12:04阅读

“点”出问题“评”出实效

2017-09-20 14:37阅读

商洛供电公司在市第四届运动会上获佳绩

2017-09-19 09:44阅读

最高人民检察院邀请辽宁团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来延安市视察工作

2017-09-16 12:33阅读

汉中市今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金额达4600万元

2017-09-14 20:10阅读

宝兰高铁——助推天水农业进入高铁速度

2017-09-13 17:17阅读

市邮政管理局推行邮件快件实名收寄信息系统

2017-09-12 08:2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