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农村发展好不好 治村理念最重要——陕西省第五届“村官”论坛观点集锦 抓住机遇吃透社情才能开辟新天地

2017-09-19 17:57  宝鸡日报

联盟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董天林

联盟社区是紧随时代发展的“弄潮儿”,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成立蔬菜专业生产队增加公共积累,到改革开放后,办乡镇企业,再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第三产业,村集体资产不断增加,村民分红逐年增长。尤其是2008年以后,联盟村撤村转居,提出“大力发展三产,依托土地资源置业合作求发展”的发展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了土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如今,辖区集结居然之家、大润发、宝鸡饭庄等商业名牌,成为宝鸡市的新兴商业区,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从2000年的2723万元飙升到11.2亿元,居民人均纯收入3.2万元。

回顾总结联盟社区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大刀阔斧进行城中村改制,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启示值得回味。一是在推进股份改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好群众工作,坚持把产业发展、促进居民增收作为发展的根本,这既是我们牢固树立的工作理念,也是工作落脚点。二是干事创业要有机遇意识,超前谋划,统筹推进。思路决定出路。明晰一个符合社情实际又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尤为关键和重要。三是要充分吃透社情,发挥优势,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寻求发展突破口。要因地制宜,深挖产业潜力,通过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四是牢牢抓住持续壮大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加大集体公益性建设资金投入,提升凝聚力。通过集体积累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让群众看到美好生活的前景,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其中,让大家分享发展的成果。五是社区“两委”要发挥勇于担当、敢于为群众谋利益、乐于为群众服务和奉献的“主心骨”作用。

以合作治理理念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硕士生导师聂建亮

人们生活在社区,知道社区的原理是什么,它以何种方式建设,能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社区”这个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提出来的。今天,我们把社区理解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合作治理是分析基层社区治理的常用工具,它可以为实现公共目标,在公共、非营利以及私人部门内部或跨部门之间所进行的权力与自由裁量权的共享。考虑到社区是由地域、人口、生态、结构、社会心理等要素构成的,我认为,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在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力气,加强合作治理。

共生——共识——共建——共享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思路。可以通过建立民主议事平台、服务执行平台、民主监督平台、矛盾调处平台,参与合作治理。牵扯到农村的资源禀赋、经济差异等原因,社区建设要稳健推动,不可冒进,以保证基本需求为主,切勿图大图全,导致资源浪费!

聚焦供给侧:经营主体要开放发展

咸阳市委副秘书长、城乡一体办主任赵强社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作为主题。我认为,聚焦供给侧,应该在土地制度改革、经营制度改革等方面做文章。

要牢牢把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线,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坚定规模经营发展方向,立足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规模经营有两条路径: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和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经营要守住底线。要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重大战略,经营主体结构“优”,才有产品结构“优”、要素结构“优”和产业结构“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有不同定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农民合作社集生产功能、服务功能于一体,是联系农民、组织农民、服务自我的独特载体,有助于实现农业经营和农业服务的规模经济;再就是靠龙头企业起到带动一片的作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秉持新理念,实现融合、共享和开放发展。

三产融合发展要接地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征兵

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称为农业第六产业(也称六次产业),它可以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经营者收入。

长期以来,第一产业经营者的收入一直偏低,如果让农民延长产业链,把第一产业延长到第二、三产业,农民的收入就会提高。法国农业属于环保生态功能为主的创意农业,其突破了自给自足的生产,突出农业的生态功能,利用农业把高速公路、工厂等有污染的地区和居民隔开来,营造宁静、清洁的生活环境。还有德国、日本等国家都有很好的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实践。

在我国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思路是:第一、二产业结合;第一、三产业结合;第二、三产业结合;第一、二、三产业结合,即第六产业,像袁家村,马嵬驿等在融合上都有好的尝试。我认为要想做好融合文章,一定要结合资源禀赋、配套设施、劳动力特点,进行科学规划,打造特色产品,以求突破之道。

用创新观念推动农村金融改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金融研究所教授罗剑朝

银行“嫌贫爱富”属经济界的自然现象,如何摆脱这一悖论?村社发展需要借助金融之手,运作上要有所创新。

我认为,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政策性、合作性、商业性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支持。内生性金融组织可以赋予农民合作社融资上的职能。2017年6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修订草案)》,施行10年来首次修法,允许合作社内部开展信用合作,自愿出资,内部资金互助。农村土地与农村宅基地、农房、农村建设性用地可以抵押担保融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设施、农业生物资产、农业知识产权与专利等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融资也在尝试中。

农村金融需求具有层次性、差异性与动态性,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供求对接机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供给与需求主体特点及他们之间达成交易可能性,建立全方位、高效率、供求均衡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并且加强农村金融立法,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和监管制度。

注重农业的多功能性开发

省委政策研究室原副巡视员董顺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做出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大判断。农业的主要矛盾是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的出路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以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解决4个问题:种什么?种多少?养什么?养多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优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对策就是实施三产融合,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附加值,实现优质优价。三产融合的要义是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使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借助农村电商,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减少中间环节,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农民分享第二、三产业的利润,从而提高农业效益、农民收入、农村发展水平。(本报记者魏薇整理)

全站热点
“买到真酒,原来这么容易”

2017-09-19 12:52阅读

临潼区召开全区脱贫攻坚8月份市级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督导动员会

2017-09-18 15:33阅读

最高人民检察院邀请辽宁团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来延安市视察工作

2017-09-16 12:33阅读

汉中市今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金额达4600万元

2017-09-14 20:10阅读

落实安全责任,加强体育市场管理,灞桥区文体旅游局召开体育市场管理工作会议

2017-09-13 15:39阅读

市邮政管理局推行邮件快件实名收寄信息系统

2017-09-12 08:20阅读

延安市召开健康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动员暨创卫总结表彰大会

2017-09-09 12:3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