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祝嘉
张阿利: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电影理论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西北大学影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广播影视组评委;获得陕西省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
张阿利认为,宝鸡是一座文明古城,是周文化的故乡,也是周礼的发祥地,在中华文明传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说:“这次英模事迹微电影节,放在宝鸡举办非常合适,既体现出对文明的传承,也体现出对当代社会主旋律和正能量的传播。”
张阿利介绍,此次参与终评的微电影,是在前期经过初评复评,从大量作品中脱颖而出的。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一是来源广,作品来自全国各地;二是题材丰富,涵盖了各种职业、各种生活;三是整体艺术水平比较高。用微电影的形式,表现英模的故事,既有原型故事的讲述,又有艺术的再现,所以从整体上来说,这50部作品水平都相当高。“不过遗憾的是,由于奖项的设置,不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获奖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张阿利说,“但是,希望这样的微电影节不断举办,更多的作品在未来不断获奖,当然,获奖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通过获奖促进英模故事的宣传,同时促进微电影的发展。”
作为最终评委,张阿利介绍,评委会按照严格公开透明的标准评选,最终获奖的作品,既要有思想性、真实性,又要有一定的故事性。在影像的传达和声音的表现上,要有一定的感染力,既要展示英模的真实故事,又要有故事情节的建构能力。此外,在镜头语言、声音、画面、演员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出微电影的艺术水平,经过全面综合考虑,最终评选出了这些优秀的作品。
张阿利介绍,一般的微电影节都是注重艺术的表现,而这次微电影节最大的特点就是展示英模的真实故事。当然,在这期间也不排除一些合理的艺术想象,在符合逻辑的前提下进行一些艺术的加工,这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
张阿利认为,在网络时代,微电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讲故事方式,有剧情,有人物,有画面和声音的表现表达,在网络上非常受欢迎。如果加上英模故事,对于微电影传播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他说:“我们希望,全国的微电影能承载主流的价值观,能够弘扬主旋律,避免过分追求新奇特,假,丑,出现鱼龙混杂的状况,这次微电影节在全国微电影行业里独树一帜,树立了榜样,很有远见,很有号召力,希望微电影节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