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落实“五新”战略,培育汉中绿色发展新动能

2017-09-05 10:34  汉中日报

侯晓丽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五新'战略,是对陕西发展定位的新认识、新概括、新总结。培育新动能是'五新'战略的重要命题,是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的根本支撑。我市实现追赶超越、加快“三市”建设,要以“五新”战略为指导,积极培育汉中绿色发展新动能。

一是紧扣主导产业培育新动能。培育新动能,要从我市的主导产业着手,通过科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首先提升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支持其改进生产工艺,发展再生资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其次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汉中实施方案,支持陕飞公司做大规模,构建航空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陕飞运X飞机生产及总装扩能配套、燕航精工年产10万台汽车自动变速器生产线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转型升级,建成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循环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生物提取、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积极开发植物制剂、保健食品、膳食补充剂等高端产品,推动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文化旅游、养老养生等产业向高精尖、集约化迈进,促进汉中制造转向汉中智造。第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汉中的工业基础良好的优势和原材料优势,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民用飞机、天然气、石墨烯、黄玉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拉动绿色消费,加快转型升级,为汉中追赶超越打造新支柱。

二是围绕创新培育新动能。汉中现有一、二、三次产业结构,迫切需要把创新和现有各次产业紧密结合起来,面向全国市场创造新供给、带动新需求,借助创新挖掘出汉中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紧紧抓住汉中创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契机,加快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汉中分中心建设步伐,启动汉中高新区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设工作,吸引科技型企业来汉开展研发、中试和落地项目,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其次,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主体,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发展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合理布局创新工场和创业孵化基地。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度推进军民融合,壮大民用产品制造产业。第三,加强协同创新,发挥陕西理工大学和科研院所作用,加大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建立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和绿色循环经济研究院,利用创业苗圃、创客空间、创业公寓和创业交流等孵化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此外,创新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在各领域应用,培育更多新产品、新服务以及多向交互融合的新业态。

三是立足优势领域培育新动能。首先,通过开发多元化的生态产品培育新动能。生态环境是汉中的优势资源,山清水秀生态美是我市发展的底色和优势,是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基础。要充分利用汉中实施的绿水、蓝天、青山、宁静工程,进一步拓展多元化的生态产品。和国外及生态产业发展充分的地区相比,汉中的生态资源的存量巨大,其潜在的经济价值远远没有开发出来。根据国家发布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国家将要重点培育的20个生态旅游协作区,我们应借此良机,大力开发生态产品,重点发展山岳生态观光、避暑度假、乡村休闲等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出森林休闲度假、科考探险、康体健身、研学旅行等产品,开发出若干个森林小镇,以供高铁开通后游客对生态旅游产品的需求。尽快把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拉动汉中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动能。其次,在打造文化产品、全力发展文化产业中培育新动能。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汉中的又一突出特色,也是实施文化名市战略的基础。要深挖汉中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特色,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提升演艺娱乐业及传媒业印刷业,做大做强文化休闲体育产业,积极发展会展节庆产业及影视动漫等新兴业态的文化产业;加大汉中文化品牌打造力度,着力培育、发展、壮大并推出一批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具有汉中特色、在全国可能引起轰动效应,经得起市场检验,叫得响、立得稳、影响深远的汉中文化精品,以此带动汉中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互联网+”和“文化+”与多种业态并力发展的优势,将汉中数量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科技创新开发出符合现代气息的文化新产品、新项目、新业态,赋予其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如将科技置入传统工艺品(如棕编、藤编)、传统食品(如黄酒、茶叶)等非物质文化元素,推陈出新,既保护传承了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和文化遗产,也促进“文化+”等多种业态发展,发掘了新的增长点,拓展了市场的占有度,力促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第三,在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发展绿色产业中培育新动能。优良的生态环境、特殊的地理条件、温和的气候,是汉中生产绿色食品、安全食品、放心食品、发展绿色产业的天然优势。历史上汉中就享有“中华天然中药库”“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美誉,我省列入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50余种珍贵植物中95%在汉中有分布。应紧紧抓住人们十分注意餐桌安全、食品安全的机遇,大力培育绿色农业,从农业供给侧改革入手,优化种养殖、深加工,推广水肥一体化、生物防治等绿色生产技术,打造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着力建设猪茶果菌等全省十大农产品基地,打响有机农业品牌,深度开发猪茶药果菜等主导产业,深度开发水源地特色农产品,拓宽进入京津冀市场大通道,使汉中农产品成为绿色、有机、健康的代名词。力争“汉字号”绿色农产品享誉海内外。

四是紧贴市场需求培育新动能。分析供给侧改革的市场需求,结合我市资源环境状况,应以旅游业为龙头,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水平提升。首先,应深入推进“互联网+”汉中行动,发挥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落户汉中的便利条件,做大做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创造新供给、带动新需求,大力发展金融、会展、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健康医疗、养生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转变,特别是养老养生产业市场需求巨大而市场供给不足的现状,可以抓紧时机打造全国知名养生养老基地品牌,积极开发休闲度假、养老养生、康体健身等新业态。其次充分利用高铁开通后汉中交通的便利条件,持续推进全域旅游,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注重游客的感悟和需求,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汉中”建设,为全域旅游的全面实施铺平道路。精心谋划和推动“汉中天坑”地质遗迹旅游开发和“大汉中、古栈道”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深度拓展油菜花海、两汉三国、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秦岭四宝、自然科考“六大主题”旅游内涵,打造国际自然旅游目的地,促使我市现有各类旅游产品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第三,大力培育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构建“接二连三”的全产业链。通过打造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四大特色示范园区,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工业观光旅游,深度拓展全域旅游的内容。广泛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生产服务模式,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幸福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培育新动能,不仅是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的根本支撑,更是产业发展、要素聚集、区域增长的必然要求。当前,汉中已经进入了以“数量追赶期、质量提升期、发展模式创新期”三期叠加为特征的追赶超越阶段,“五新”战略的提出恰逢其时,将引领我们跳出“城墙思维”站在“秦岭之巅”看汉中,不断培育汉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能,推进汉中经济行稳致远,奋力谱写出我市追赶超越新篇章。(作者系中共汉中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

全站热点
莲湖北关街道迅速传达区委全会精神 坚决打赢补短板攻坚战

2017-09-04 18:49阅读

周至县卫计局召开“两联一包”一对一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

2017-09-04 17:02阅读

马俊民:细节决定成败 人人关乎大局

2017-09-04 09:28阅读

碑林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宏联 市地税局副局长刘利利带队赴西安交通大学开展走访调研

2017-09-01 18:43阅读

商南检察院探索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新途径

2017-09-01 08:31阅读

碑林区医师电子化注册工作全面展开

2017-08-31 11:05阅读

市文广新局社文处处长许珮军一行调研新城区解放门街道群众文化艺术中心

2017-08-30 17:1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