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一个远征军老兵的回忆 张家旗 杨淋壹

2017-09-01 17:49  宝鸡日报

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有一支军队走出国门,赴缅甸与日本作战,为了抗击日寇,伤亡近七万人,才最终赢得了浸透鲜血的胜利,这支军队就是中国远征军。92岁高龄的雷春铭老人就曾是远征军的一员。8月28日,雷春铭老人坐在宝鸡的家中,为记者讲述起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目睹日军暴行

记者见到雷春铭老人时,他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闭目养神。因为气温降低,老人已经穿上了薄薄的棉衣棉裤。他睁眼看过来,跟记者打招呼,眼神明亮,口齿清晰,精神也十分矍铄,丝毫不像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

老人的家装饰得很朴素,正对沙发的墙上挂着一张大大的毛主席像,两侧则是老人身穿军装,佩戴奖章的照片。得知记者采访意图,老人让家人拿出自己的奖章和荣誉证书。很快,各种奖章和立功证明、荣誉证书就摆满了茶几,最中间摆着一枚奖章,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这是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帮助和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颁发的,以表彰他们的历史功勋,彰显他们的荣誉地位。这也是老人最珍视的一枚奖章,因为它代表着雷春铭老人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在老人混合着山西、四川和陕西关中口音的讲述中,他传奇的军旅生涯缓缓展现在我们眼前。

1925年,雷春铭出生在山西平遥的岳北村,家中六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小。本以为自己的一生,就会伴着家人和田地,在村里永远过下去,但雷春铭的人生很快迎来第一次转折。1937年,雷春铭12岁时,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后,侵华日军就打到了山西。雷春铭在家中,目睹了侵华日军的残暴行径。“年轻人都往山上跑、远处跑,老人和小孩跑不动,不愿拖累家里人,就躲在庄稼地里。”雷春铭回忆起当年家乡百姓的惨状时,仍然十分激动痛苦。他用颤抖的双手比画着说:“日本鬼子,用那么长的刺刀,戳老百姓。”雷春铭仍然清晰记得,大冬天里,日军都穿呢子衣和皮鞋,而中国的抗日军队却穿着单衣和草鞋。

为了躲避日军,年幼的雷春铭跟着姐夫逃离山西,去往四川成都。

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

92岁的雷春铭记忆力十分好,年幼时的事情,他仍能说出细节。他回忆说,逃到成都后,他先是在晋商乔家开在成都的通记批头庄当学徒。说着,雷春铭还用右手在左手的手掌上写下“通记”两个字给记者看,并解释道批头就是批发买卖的意思。

说是学做生意,其实就是端茶递水,不久后,雷春铭便离开批头庄,去了恒记汽车公司学开汽车。就这样,到了1943年,雷春铭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转折。

“拉壮丁”是当时国民党补充兵源的一项重要手段,抗战期间,许多国民党军队都在行军沿途拉壮丁抵补缺额。最疯狂的时候,只要在路上见到年轻男子,国民党军队就会强制没收财货衣物,并将人拉进部队,才不管是什么身份和职业。如果有人敢反抗,被杀害灭口的可能也不是没有,敢逃跑的,被抓到后更是会就地枪毙。史料中也记载了国民党抓壮丁的情形:“有些地方因县府对壮丁要的过紧,便把打柴的樵夫、赶船的水手、过路的行客、破庙的乞丐、无帮手的独丁,像逮捕犯人一样地拉来,五花大绑,硬充壮丁交差。”

雷春铭就是这样被拉了壮丁。

雷春铭说,当时,他正走在街上,突然上来几个国民党的军人,二话不说就把他绑了起来,然后带枪的士兵前后左右押着他,就这么押走了。老人说着,突然问记者:“你有没有看过那个老电影,叫《抓壮丁》?里面演得很真实。”雷春铭的家人在一旁补充说:“老人以前每次看那个电影都很激动,说当时被拉走当兵就是那个样子的。”

放在以前,雷春铭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有一天出国。但是被抓壮丁以后,他却被迫离开祖国,远赴印度和缅甸。

赴缅作战痛击日寇

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远征军编成,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共计10万余人。1942年3月,远征军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1943年4月,重建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后称滇西远征军,一部撤至印度,称中国驻印军。

1943年,在成都街头被拉壮丁的雷春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塞进飞机送到了印度。雷春铭说,当时运送新兵的飞机有三五架,每架飞机上都塞满了人,飞过喜马拉雅山脉时,还被日军击落了一架。

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雷春铭老人还是没有任何卡壳,脱口而出自己在印度和缅甸时的部队番号,回忆印缅的许多地名时,大部分也能说出来,实在想不起那些国外的地名时,老人还急切地用两手拍脑袋,想让自己赶快记起来。他回忆说,到了印度,自己被分到五十师的新兵营中,在那里度过了三个月的新兵集训期,每天就是打靶跑步。三个月之后,雷春铭随军开拔,赴缅作战。雷春铭回忆说,五十师从印度赴缅作战的途中遭遇了日军,部队被打散,他被重新分配到新六军十四师四十一团的战炮连,在那里,他因为会开车,所以负责驾驶拉炮车。

到了缅甸,雷春铭与战友和日寇打了好几场,还参加了著名的密支那战役。“缅甸那地方,到处都是森林,看不到头。”雷春铭说,在印度和缅甸,他从来都没有见过当地的老百姓,当地天气阴湿,不见太阳,用指南针才能分辨方向。无休无止的大雨、疟疾、蚂蟥、毒虫、毒蛇都是远征军要克服的。“那时候森林里的猴子很多,喜欢偷东西,爪子一伸就把我们的鞋捞走了。”雷春铭笑着说,这也是他在回忆远征作战时唯一一次露出笑容。

雷春铭拉的是平射炮,每次作战时,他都要冲在前线。他说,平射炮主要打的是日军的坦克、车辆和碉堡,面对的火力很猛,能活下来真的不容易。回忆到此处,老人就陷入一阵沉默,下唇颤抖了几次,都没能开口,最后只说:“我们赢了。”

加入解放军多次立功

远征胜利后,雷春铭奉命随部队回国,之后去往湖南,参加了著名的雪峰山战役,不久之后,日本便宣布投降。雷春铭清楚地记得,日本宣布投降那天,他正在操场训练,得知这个好消息后,全操场都响起了震天的欢呼声。过了一会儿,周围的老百姓也都知道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大家一起庆祝起来,有的老百姓还放起了鞭炮。“我们那天都喝酒,还吃了肥肉块块。”雷春铭回忆说,紧接着他又叹了口气:“大家都不想打仗了,打仗死的人太多太多了。”

抗战结束后不久,雷春铭离开军队回到成都。在那里,他遇到了几个老乡,在老乡介绍下,1950年,雷春铭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七军十九师,在汽车队跑运输。再后来,雷春铭被调至驻临潼某部队的汽车连工作。因为驾驶技术过硬,1958年,空军驻宝鸡某部点名把他要到宝鸡工作。至此,他便在宝鸡安了家,直到现在。在此期间,雷春铭立下许多功劳,包括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六次,各种奖章和荣誉证书更是数不胜数。

“还是解放军好啊!”雷春铭说,他在国民党军队时,每日除了出操就是睡觉,参加解放军后,每天还能上课,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让他懂得了很多道理,对他的影响非常大。这些年来,书店只要一有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摘编,或是重要文件汇编,他就会买回来仔细研读,还给附近群众读报纸,讲政策。直到现在,雷春铭依然要每天看新闻。

在雷春铭影响下,他的三个儿子先后参军,家族中的许多后辈也都在部队或是公安部门工作,奋战在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线上。

雷春铭的儿子雷宝平说,父亲赴缅抗日的往事,以前从未向家人主动提起。他也是1981年参军时,才听父亲的老战友提过几句,但也只有模糊的印象。直到2015年,雷春铭的老领导打电话到家里来,让去民政局递交材料,领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时,家人才第一次详细了解雷春铭的这段往事。

全站热点
长安区举行第七期“追赶超越”擂台赛

2017-09-01 16:05阅读

全市“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现场推进会召开

2017-09-01 08:36阅读

周至县1-8月煤炭削减指标完成情况良好

2017-08-31 18:16阅读

走进火热一线 聚焦美丽柞水

2017-08-31 08:40阅读

蓝田安监对华胥家具工业园八十余家生产企业摸排完毕

2017-08-30 10:45阅读

碑林区政务服务中心迅速贯彻落实区政府常务会议精神

2017-08-29 15:52阅读

蓝田县物价局开展“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工作大提升”主题活动

2017-08-28 19:1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