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名叫《紫苏花开》的微电影在网上流传开来。这部不到23分钟的微电影,原汁原味地展现了凤翔县柳林镇西沟村开展紫苏种植、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把贫困村树成标杆,让贫困户当了“明星”,这种典型引领的做法极大地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西沟村位于凤翔县西北部的五指岭,距县城30公里,属山区。村民祖祖辈辈靠天吃饭,除了种玉米、小麦,没有多少经济收入。村里150户,其中贫困户就有32户,是省定贫困村。去年以来,村里开始种植紫苏,13户贫困户靠种植紫苏脱了贫。今年西沟村紫苏种植面积扩大,还带动了周边村子的发展。目前,全镇紫苏面积达到700亩,中药材种植也成为柳林镇主推的产业脱贫项目之一。
这部微电影是柳林镇投资8万多元拍摄的,也是凤翔县首部脱贫微电影。7月底拍完,8月22日上传到腾讯视频,目前的点击量已经达到两万多次。该镇党委书记李广恒告诉记者,扶贫先扶志,他们就是要通过宣传典型,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大家发展产业更有奔头。
西沟村第一书记闫光是微电影“方干部”的原型,就是他为村里跑来的紫苏项目。闫光是县卫计局的干部,2015年成为西沟村第一书记。在确定村上的脱贫项目时,他首先考虑到中草药种植,紫苏生长期短,一年收,见效快,而且作务技术要求不高,于是就引导村民种植。去年村上种了160亩,其中贫困户种了130多亩。今年,村上贫困户除了两户没有劳动能力、一户养牛外,其他全部种植紫苏,面积达到了165亩。“拍了这部微电影后,村民们对国家扶贫政策的认识更清,脱贫的积极性更高、动力更足。”闫光说。
微电影里的贫困户周凤花原型是村上61岁的刘绒旦,她就是靠种植紫苏今年脱贫的。刘绒旦说,去年她家种了9亩紫苏,国家一亩地补贴800元,她的紫苏卖了3000多元。今年,她种了12亩。她笑着说:“我现在心劲大得很,不光脱贫,我还要致富哩!”本报记者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