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文化扶贫在行动:陕西篇】茶香柿甜 助力脱贫

2020-10-25 20:06  央广网

启动仪式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央广网咸阳10月24日消息(记者郑皓月)咸阳湖畔,风景宜人。10月24日,“决战决胜谱新篇·文化扶贫在行动”陕西脱贫攻坚纪实网络传播活动在咸阳市咸阳湖统一广场正式启动。

秦岭深处,茶园飘香

秦巴山地是集革命老区、国家水源保护地、自然灾害多发区于一体的重点连片特别贫困区域。虽然工业、农业发展受到种种限制,但这里的茶产业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空间。

泾渭茯茶生产(央广网记者 郑皓月 摄)

2009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茯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茶农脱贫致富。在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曾经陕南茶园只采摘春茶,面临着单产量低、卖茶难等问题,陕西传统茯茶产业的恢复,解决了陕南茶园大量夏秋茶鲜叶原料弃采问题,茶园单产也得以大幅度提高。

茯茶(央广网记者 郑皓月 摄)

目前,泾渭茯茶平均每年收购毛茶1500余吨,茶农增收约3300多万元,每1吨原料可生产加工830余公斤左右的茯茶。期间,泾渭茯茶通过技术帮扶、采购帮扶、劳力帮扶、用工帮扶、经济帮扶等多种方式开展扶贫工作,为陕南贫困地区的茶农提供了稳定、持久增加收益的途径。

“茯茶,让没有好田、好地的贫困人群获得有尊严的劳动收入。茯茶产业解决了较落后地区农产品出路的典型精准扶贫产业。”陕西省茶业协会会长、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董事长纪晓明这样告诉记者。

熟了柿子,甜在心里

金秋时节,永寿县的柿子红满枝头,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里发展以柿子产业链为主导的农业科技、生态旅游产业,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带动一方群众脱贫致富。

吕选红(央广网记者 郑皓月 摄)

近年来,云集生态园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园区柿子标准化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大规模栽植柿子树达5万亩以上,使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受益贫困户吕选红激动地说:“以前在家种地打零工,现在在园区务工拿着固定工资,生活越来越好。”

柿子大丰收(央广网记者 郑皓月 摄)

另外,园区对柿子产业链、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标本、水土保持、陶艺、秦腔文化、红色文化等进行科普,同时还建设有柿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柿子深加工体验中心、百草园中医药科普基地、儿童科普气象园、国防教育基地等项目。自建园以来,先后有约150万公众入园参观学习。这些项目打通了宣传公众、服务公众、教育公众的“最后一公里”。

全站热点
规范“直播带货”等经营活动

2020-10-25 08:07阅读

【文化扶贫在行动:内蒙古篇】“数说”内蒙古扶贫硕果 骁“蒙”战马奔小康

2020-10-23 22:06阅读

蓝田县财政局召开2021年县级部门综合预算暨2021—2023年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布置会

2020-10-23 09:37阅读

漳浒寨街道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接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0-10-21 18:58阅读

鄠邑区大数据信息中心组织人员参加“中国(西安)国际智慧城市建设论坛暨首届中国(西安)区块链产业论坛”

2020-10-19 19:06阅读

陕西省今年高职扩招报名及考试录取办法公布 考生可申请多所学校

2020-10-18 09:07阅读

丝路电影节|《八佰》编剧胡坤谈电影背后的故事:更关注小人物的成长与裂变

2020-10-16 11:0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