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86岁老人坚持25年毛笔抄名著 累计120多册 希望作为“传家宝”

2019-09-18 17:15  三秦网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宋雨)1994年,61岁的刘明开始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25年过去,他用毛笔先后抄完了包括《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在内的120多册传统经典名著。他希望将此作为一份“传家宝”留给后人,希望家风家教能融入传统文化精粹的大海,永不枯竭,代代相传。

写书法修身养性还能静心

西安民航小区一间单元房,刘明端坐书桌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他已经86岁,除了耳朵有些背,身体还算硬朗。在一张打着红格子的宣纸上,他一笔一画、工整地抄着《全唐诗》——这是他给自己布置的又一项任务。

刘明老人坚持每天毛笔抄写名著 记者 李宗华 摄

《全唐诗》共15册,要用毛笔抄写,对如此高龄的他而言,无疑是一项浩大而庞杂的工程。什么时候能抄完?他压根不去理会,每天早上8点起床,洗漱完毕后,他就进了书房,全神贯注沉浸在笔墨纸砚构成的方寸天地间。

毛笔抄写名著的想法,源于1994年。“我喜欢安静,不爱说话,写书法不仅修身养性,还能静心,这是最合适不过的。”今天,刘明告诉三秦都市报记者,小时候他上学时,曾上过书法课,字写得谈不上多好,但有书法基础。

刘明是北京人,先后在乌鲁木齐、兰州等地的民航部门工作。1966年来到西安,从此定居,1994年退休。他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民航报务员,整个职业生涯都与电报结缘。电报由数字组成,作为报务员,必须将听到的嘀嗒声,转化为数字并记录下来,从地面传递给空中的飞机,“工作后,辗转多地,再无暇重拾毛笔写字。”

起初,他将废弃的电报纸,折叠成册页,用蝇头小楷抄写《红楼梦》,抄完一册后,感觉不规范,从此改为宣纸。

优雅的晚年生活样本

他将买回来的宣纸,先裁剪下来,再用棉线装订成册,并认认真真地在每页的空白处抄上眉批,每一个字写得不疾不徐,每一张纸写得工整有度,非常考究。

25年已抄写120多册 记者 李 宗华 摄

“每天早中晚,各写一个小时左右,写完了去散散步,只要有恒心,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刘明说,从古至今,文人抄书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也是中国古籍得以世代流传的一个重要载体,“我每年都会回北京探亲,不管走到哪里,抄写名著从没有间断过,用秃了上百支毛笔。”

从花甲到古稀再到耄耋,这种刻苦精神,亦让晚辈们深受感动。老爷子的外孙女告诉记者,姥爷每天埋头抄写名著的场景,深深留在她童年的印象中,“他特别喜欢传统文化,我小时候他帮我检查作业、写评语;我长大后外出上学,他给我写信,都是用毛笔完成。”

她说,活到老、学到老、乐观到老,姥爷的励志故事,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优雅的晚年生活样本。

全站热点
追忆峥嵘岁月 重温革命精神——电子城科创路社区赴陕西省档案馆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

2019-09-18 11:56阅读

新城区召开庆祝第35个教师节暨办高质量教育建高质量学校动员大会

2019-09-17 17:10阅读

在周至,有一个装满“扶贫故事”的超市

2019-09-16 17:10阅读

韦曲街道中秋活动精彩纷呈

2019-09-12 19:30阅读

碑林区残联举办2019年碑林区残疾人秋季专场招聘会

2019-09-11 20:50阅读

阎良区副区长樊增文带队检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阎良城管局

2019-09-10 13:26阅读

长安区开展教师节表彰慰问活动并为3所学校揭牌

2019-09-09 10:3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