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用奉献绘就人生画卷——记91岁高龄老党员周文敏

2019-08-13 10:16  西安日报

8月9日,记者叩响了长安区百家院91岁周文敏老人的家门。

1949年便加入共产党的周老,党龄整整70年。年轻时在工作岗位上,他殚精竭虑、默默奉献。退休后回到家里,他笔耕不辍,培育后代。周老说:“我这一生,没闲着。我做的这些事,只要党和国家、人民满意,我这一生就算没白活。”

1949年6月参加革命的周老,曾担任过原长安县辖区的乡长、团区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委书记等职。无论走到哪个岗位,周老总是严格要求自己。

说起工作中最难忘的事,周老表示,还要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自己担任王曲公社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主修滈河的经历。当年,被大家公认的缺材料、缺劳力、缺资金、缺工期的滈河治理工程,让人提起来就头疼。滈河治理需要一百多吨水泥,水泥当时是计划物资,需要管理部门审批。县上把水泥都用到修石砭峪水库了,哪来的指标呀?

周文敏主动向有关领导汇报,讲明难处、请求帮助。水泥指标解决了,资金问题接踵而来。周文敏就同王曲公路道班站领导商议,借修滈河之机,由社员出力把西弥路改道滈河堤岸上,让公路部门先垫付一部分资金,以解决购买水泥的资金问题。随后,他带上铺盖住进了滈河边上的工地指挥部。用时五六个月,河道整治提前完工。滈河整治后,河道变直了,河水变“乖”了,两岸河滩地变成了良田,也让老百姓的日子变得更加富裕。

在大家眼中“老大难”的滈河工程顺利建成,也没有发生一件重大安全事故。“著名作家柳青,当年听说他多年前提议在滈河两岸修堤拦洪,保护岸边农田的建议变成了现实,便急不可待地登上滈河堤,赞叹不已。看到村民们脸上笑开了花,我心里特别欣慰。”周老说。

几十年来,周老还把热爱阅读的好习惯传给了子孙后代。如今,周老的四个儿子在书籍的陪伴下,纷纷成长为作家、画家、书法家。

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时,周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捐书”。“只要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有书读、读好书,就会改变他们的命运。”周老说。近年来,周老不仅为老家师村图书室捐书数百册,还出资3000多元为师村图书室特意买来100多本农业科技书籍。周老和儿子先后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捐书达8000余册。周老一家读书、写书、传书、捐书的突出事迹,也为他们赢得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的全国“书香之家”美誉。

坚持学习的周老,现在每天都要看央视新闻联播。对于近期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他非常关注。周老说:“张富清大哥的先进事迹我都认真学习了,虽然我一生也忙忙碌碌,但和张大哥比,还有差距,我要向他学习,在有生之年,还要为党和社会作出更多贡献。”(记者 拓玲 实习生 胡政豪)

全站热点
集中攻坚全员参与 全力打赢国卫复审这场硬仗

2019-08-13 05:55阅读

斑马线前多礼让 让出尊重和文明 20名志愿者街头引导“车让人·人守规”

2019-08-12 12:50阅读

胜利山上 红星闪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2019-08-11 11:04阅读

未央区残联传达学习未央区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2019-08-09 18:41阅读

优化营商环境 服务重点项目

2019-08-08 18:40阅读

车让人人守规 共创文明新风

2019-08-07 19:41阅读

东关南街街道工程大社区开展“情满夕阳 幸福家庭”七夕联谊活动

2019-08-06 20:5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