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新型诈骗手段曝光 微信语音也能被克隆

2018-11-21 23:03  西安日报

“听到微信语音后,我立马给同学通过支付宝转了钱。直到同学问我‘这钱是干什么的呀’,我才恍然大悟自己差点被骗。”昨日,在西安读研究生的小刘遭遇了克隆语音诈骗的新套路。

遇到事情通过微信语音微一下,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习惯。如今,却有不少诈骗分子盯上了这款拥有海量用户的即时通讯软件,通过克隆语音、朋友圈等方式实施诈骗。

昨日上午11点半左右,小刘在微信上收到一位本科同学的文字消息,该同学称网购时卡里的余额不足,急需借200块钱。小刘看到消息后,心存疑虑询问该同学具体情况时,同学又发来一条语音,“干啥呢?快点”小刘一听声音确实是同学,便立刻将钱打了过去。由于小刘的微信中并未绑定银行卡,所以他这200元是通过支付宝向同学转的账。让他纳闷的是自己通过微信回复同学已转账,却未得到任何回复。

时隔一小时后,支付宝上传来同学的信息:“这钱是干什么的啊?”原来同学根本不知道这笔所谓的借款,并将200元重新转回至小刘支付宝中。“我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差点被骗。借钱如果只发文字我是不会轻易相信的,主要是还有语音,一听真的是认识的人,而且只借200块钱,不借也不合适。”小刘告诉记者。

据业内人士介绍,克隆微信语音并不是一件难事。目前通行的微信版本语音是不能转发的,但是通过提取语音文件或者安装“增强版微信”,便能轻而易举地实现语音转发。经记者了解,不法分子先利用软件植入木马盗取微信号,再通过购买“克隆微信”的软件,对克隆出语音消息进行剪辑包装后用于实施诈骗。不法分子正是利用用户认为“语音不可转发”的固定思维,选择惯用的语言如“在吗”“可以吗?”“在干什么?”“快一点”等为诈骗进行佐证。

如今,诈骗的方式越来越贴近日常生活,不法分子更是擅长钻人性的空子。在生活中市民要擦亮双眼,遇到上述情况时,要对信息真伪进行核实与甄别,不要给骗子可乘之机。同时,在微信上不要轻易告知对方自己的个人信息、手机收到的验证码等可能会导致账户危险的信息,特别是涉及钱款交易时,更要提高警惕,在进行转账等交易时务必谨慎。(见习记者 郭沛然 首席记者 轩辕杨子)

全站热点
雷厉风行、攻坚克难、未央交通铁军在行动

2018-11-21 17:45阅读

陕西省出台残疾儿童救助制度 0-6岁可免费享受救助

2018-11-21 11:07阅读

相约“名师之路” 潜移默化育人——记西航三校四年级班主任参加2018“名师之路”第十七届观摩研讨会

2018-11-20 11:40阅读

西一路全科受理超人的练成

2018-11-19 10:14阅读

延长油田消防安全严抓强管不放松

2018-11-17 02:01阅读

既是“科学家” 又是创业英雄

2018-11-15 21:07阅读

《陕西省铁路安全管理办法》征意见 火车旅客不得“霸座”

2018-11-14 20:0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