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 知名企业进驻陕西抢市场
在老西安葛明飞记忆中,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给准新娘买几身像样的衣服,他连续利用两个周末到当年的大庆路商场、北大街商场、华侨商店、西安百货大厦轮番转悠。“当时这些商场的衣服算是比较高大上,也引领时髦潮流,因为手头当时的钱并不多,为了表示对未婚妻的诚意,想着既要买好看的,还要花钱不多,所以就得货比三家。”
葛明飞说,市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商贸企业的快速拓展,如今一个个商圈迅速崛起,大型超市、国际商贸企业不断入驻,身为国际化大都市中的一员,优越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重视商贸企业的培育支持,涌现出民生百货、世纪金花、开元商城等一批优秀的本土企业,同时引进华润万家、永辉、金鹰、万达等全国知名企业。近几年来电商企业迅猛发展,京东、唯品会等大牌电商进驻陕西。同时西安创客、美农科技、哎呦喂等本土电商企业快速崛起。2017年,全省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4916家,是1998年的24.6倍,年均增长18.4%;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4387.69亿元,是1998年的68.9倍,年均增长达到25%。其中以电商为主导的无店铺零售企业270家,占限上零售业企业的7.2%。
企业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企业的规模、效益都显著提高,远远超出历史水平。随着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的快速发展,陕西贸易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场不断扩大,为陕西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33.21亿元,是1998年的34倍,年均增长达到20.4%;资产总计达到4321.3亿元,是1998年的17.3倍,年均增长达到16.2%;实现利润总额为263.83亿元,而1998年还未过亿,年均增长达到48.2%。
市场 多元发展激发市场活力
新中国成立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变和完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所占份额和比例不断变化,决定了不同时期经济体制的差异。1979年末,全省共有商业网点4.46万个。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实现的零售额占到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97%,而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仅占到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0.1%和2.9%,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明显受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消费品流通领域中,国有和集体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商贸流通体制和商贸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营主体快速分化,新的经济成分大量涌现,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个体经济、民营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商业经营,在流通领域出现了百业经商、百舸争流的景象。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以其经营灵活、价格低廉、伸缩性大、适应市场供求形势变化快捷等特点,在市场发展中显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所占市场份额逐年攀升。
截至2017年,全省共有限额以上贸易法人企业7070家,其中,国有和集体控股企业350家,占全省限额以上贸易法人企业的比重为10.7%,其实现的零售额占到限上企业零售额的23.7%;私人控股企业5625家,占全省限额以上贸易法人企业的比重为79.6%,其实现的零售额占到限上企业零售额的52.6%;港澳台商和外商控股企业102家,占全省限额以上贸易法人企业的比重为1.4%,其实现的零售额占到限上企业零售额的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