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襄阳警方:触网犯罪线上线下聚合趋势明显

2017-06-23 11:47  法制日报

□ 本报记者刘志月

□ 本报通讯员 余 斌 邱 毅

今天,湖北省襄阳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多起触网违法犯罪案件。

“在当前社会‘互联网+’新业态下,涉黄、涉枪、电信诈骗等犯罪线上线下动态聚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襄阳市公安局副局长王绍洪说。

人肉搜索贩卖信息

今年3月,襄阳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在网上巡查时,发现一家网站其在首页打出广告:能手机定位、可查婚外情、找人、曝光婚外情等。

“初查后,我们发现这家网站涉嫌非法贩卖公民个人信息。”襄阳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副支队长张波说,随后市公安局指定枣阳市公安局立案侦办此案。经过一个多月侦查,枣阳警方查明以杨某为首的不法团伙。

4月20日,枣阳警方专案组在武汉市黄陂区现场抓获正在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杨某等13人,当场提取固定了电子证据1万余条,包括银行财产信息、个人征信信息、开房记录、名下房产、快递收货地址、滴滴打车、支付宝、QQ微信、手机话单及定位服务等信息。

据办案民警透露,杨某团伙在黄陂区一个高档小区设置办公地点,贩卖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利100余万元。

杨某等人的交易等全部在网上完成。当客户有查询其他公民个人信息需求时,在该网站上与“客服”取得联系;根据查询需求不同,“客服”报出相应费用;“客户”接受报价后,先支付一半费用作为押金;查询成功后,“客户”支付余下费用。

“支付方式也全部通过第三方平台在网上完成。”办案民警说,该公司的盈利模式就是从中抽取“手续费”。

目前,该案还在进一步侦查中。

微商团伙资源共享

警用催泪器、电警棍、GPS定位追踪器……

如果不是襄阳老河口市公安局办案民警指导鉴别,《法制日报》记者根本无法辨别出这些全是仿冒的警用器械。而出售这些警用装备的人,全部是微商。

2月15日,老河口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在工作中发现一条利用互联网微商销售假烟的线索,并上报至襄阳市公安局请求协查。

4月初,专案组分别在襄阳老河口、南漳等地收网,抓获买卖假身份证、驾驶证的4名嫌疑人,其中刑事拘留两人、批准逮捕1人。经审查,嫌疑人透露的线索指向一个叫“宜微库”的微商团伙。

专案组追查后发现,“宜微库”团伙涉嫌买卖假证、公民个人信息、假药、警用装备、弓弩等多个不法行为;同时,该团伙与其他4个微商团伙资源共享,互相倒卖非法证件、设备、违禁品等。

经缜密侦查,5月23日,在襄阳市公安局大力支持下,老河口市警方分别在山东、四川、江西、武汉等地抓获周某等团伙成员9人。

从5个微商团伙的仓库里,警方查获电警棍2000余根,警用催泪器1000多个,GPS定位追踪器300多个,从涉案电脑中提取警用装备电子交易记录6万余条。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案件成功告破。

本报襄阳(湖北)6月22日电

全站热点
未央:感恩母校 放飞理想——方新小学隆重举行2017届毕业典礼

2017-06-23 10:41阅读

陕西省十一届政协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闭幕

2017-06-23 09:03阅读

市食品药监局对碑林区创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2017-06-22 17:55阅读

未央:文明交通车让人 经发家人在行动——记西安经发学校“车让人”活动

2017-06-22 11:45阅读

碑林区第六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红五月文艺展演隆重举行

2017-06-21 18:50阅读

未央:学习尚创造 生命贵追梦——西航一中创意社活动侧记

2017-06-21 11:44阅读

五位哈萨克斯坦“发小儿”的“西行漫记”

2017-06-20 21:0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