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牙签弩”关涉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空白就不能禁止?

2017-06-20 04:15  光明日报

【新闻随笔】

据媒体报道,近期,云南昆明的中小学生正在玩一种玩具——“牙签弩”,这个仅手掌大小的小小金属弩,通体金光闪闪,让孩子爱不释手,但这种小东西却威力惊人——从“牙签弩”上射出的金属针竟能射入石膏板,如果射到眼睛里,后果不堪设想。

关于如何处置“牙签弩”,网上争议很大。一方主张严禁,既然叫“弩”,那么就应归入管制物品,由公安部门管制,不能再公然在学校周围出售。另一方则主张,这就是一种玩具,在没有国家法定标准之前,就不能禁止,否则就是权力干涉市场。

小学生玩钢制的“牙签弩”,明摆着有严重的安全隐患,是不是因为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没有国家法定标准,就不能禁止或者加以限制?是不是一定要等到发生悲剧之后,有关方面才能做事后处理?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有害于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需要标明注意事项的,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但是,显然像“牙签弩”这种小玩意儿市场有很多,一般都是小作坊为之,不可能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但这不能就反向推出“没有规定就是没有违反规定”,听任危险的“牙签弩”横行。

事实上,《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设定了一项普遍义务,即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保护未成年人,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这不仅是一句宣示,而是应该落实在具体政策中,更不能以“没具体规范”来搪塞这个义务。

众所周知,未成年人认知能力差、自我控制力不足,对成年人可能是无害的产品、环境,但对未成年人却可能是重大风险。比如,在一款名为“小花仙”的儿童社交网络游戏中,有人以支付充值卡券为诱饵,引诱女童裸聊,甚至线下约见实施侵犯。游戏经营方显然不是性侵幼女的直接责任人,但是作为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经营者,理应提高自己产品的保护门槛,对于游戏中出现的引诱性广告,应该主动清理,并向公安机关移交线索。

真正落实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企业、商家就要放下身段、面对现实,提高商品的安全水平,防范经营平台被利用来伤害未成年人。这不是苛刻的要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看护未成年人、哺育社会的下一代,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一个更安全的环境,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目前,淘宝、京东上,已经搜索不到“牙签弩”这一商品,体现了企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视。执法部门、教育部门也应及时做出反应。小小一把“牙签弩”,是未成年人保护的试金石,各方面应各负其责。 (沈彬)

全站热点
建设"品质未央",争当"追赶超越"排头兵

2017-06-19 18:56阅读

高陵区第二届“稞青杯”诗词大赛圆满落幕

2017-06-19 16:32阅读

阎良:扑下身子扎根基层 忠诚履责助力脱贫

2017-06-19 11:39阅读

陕西省提前半年完成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接入工作

2017-06-18 10:40阅读

西安男子替朋友出气引发围殴 四人因寻衅滋事罪获刑

2017-06-17 11:09阅读

“飞阅”陕西勉县 阅读舒适田园生活

2017-06-16 14:42阅读

陕西省卫计委发新规定:跨省就医报销 一年13万封顶

2017-06-16 08:4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