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栏惜售”是主因
四川省农业厅信息中心原主任、长期从事生猪生产和价格监测的农业推广研究员钱亮表示,不同养殖场由于科技水平和管理方式的不同,亏损程度也不尽相同,对于大型的规模养殖户而言,抗风险能力相对更强,价格下跌的影响也相对更低。
钱亮表示,由于去年养猪行情好,大量养殖户积极增栏。其次,去年养殖户普遍存在“捂栏惜售”养大猪的行为,而今年年初生猪存栏恢复时,大猪也面临出栏,使得市场猪肉供应迅速增长。同时4月到7月一般都是猪肉消费淡季,春夏季节蔬菜、禽蛋奶及牛羊肉供应充分,消费者餐桌丰富度提高,猪肉替代品充裕。在猪肉消费淡季时,大猪集中出栏,因而对猪价下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据2016年四川生猪生产和价格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我省养猪业4项指标创下2008年5月监测以来的历史最高:育肥猪、仔猪以及肉-猪价差等创8年历史最高,全省猪肉均价最高时达30.90/公斤。
猪肉价格什么时候才能止跌,后续走势又将是什么样的?钱亮分析,据往年经验,当猪肉价格连续4周环比下降幅度在减少,那么触底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触底后价格就没有下跌的空间。
截至6月7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价继续小涨,西南地区也呈现整体小涨。据全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表示,目前猪肉价格已跌破预期,继续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生猪养殖有待规模化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地流动、人口流动相对集中,养猪行业的生产方式有所转变,但目前四川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尚待提高,周围各区县“散户”仍有较大比例。钱亮认为,猪肉价格波动大与集约化程度不高、散户抗风险能力差有一定关系,大多散养户都有着“逢贱就砍”、“逢涨必追”的特点。
在2015年3月猪价上涨前,养猪行业已经历了3年的行情低迷期。钱亮告诉记者,由于养猪行业波动大,部分农民在养猪收益不稳定、无法预计和控制风险的情况下,选择进城务工。加之农村环境保护的深入执行,对养猪行业进行了“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三区划分。2015年3月,猪肉出现缺口,开始了全国性的大涨,一直涨到去年11月份。
猪肉价格波动已成常态,提高养殖户抗风险能力是大势所趋。钱亮认为,养殖户应加大与市场、超市及团购的对接,增大网点销售,减少中间环节,加快现代农牧业的发展步伐,实现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同时,养殖户应积极购买生猪保险,参与“企业+育肥户”的代养模式,并实时关注市场供需变化,这样在遭遇市场行情低迷时,至少能保障养殖效益。(实习记者 费成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