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宝宝误服误吞误吸异物,应该这么做
6个月到1岁的宝宝,开始会坐、爬、站、走,有了自己移动的能力,喜欢把物体放入口中。儿科专家建议家长,这个阶段尤其要把小体积物品收好,一旦误服误吞误吸物品,应该按照以下方式处理。
误服液体:
有些情况不能催吐
当孩子出现异状时,要先确定误服了什么东西。外用药品大多具有毒性及腐蚀性,鼠药、酸碱类液体危害更大,都需要立即进行急救,不能盲目进行催吐,如孩子误服汽油、煤油和腐蚀性液体时,催吐或造成窒息和对食道的再次损伤。
误服强碱物:可服弱酸性饮品如食醋、柠檬汁、橘汁等。
误服强酸物:可服弱碱性饮品如生蛋清等,保护胃黏膜。
误服碘酒:喝米汤、面糊等淀粉类流质可阻止碘吸收。
误服癣药水、止痒药水、驱蚊药水等:多喝浓茶,茶叶中的鞣酸有沉淀和解毒的作用。
误吞异物:
小心腐蚀性异物
误吞固态异物后,要明确异物性状。对于长形、尖锐物品、有刺激或腐蚀性的异物,处理不当有可能引发二次伤害。常见异物有硬币、纽扣、塑料玩具小部件、发夹或鱼刺等尖锐物件,还有电池、干燥剂等固体。对误吞干燥剂,要区分情况处理。
干燥剂是透明的硅胶:无毒性,不需做任何的处理。
干燥剂是咖啡色的三氧化二铁或者氯化钙:因有轻微刺激性,可以通过大量喝水来稀释。
干燥剂是氧化钙:由于遇水后会变成碳酸氢钙,有腐蚀性,应先喝水稀释,同时马上送医院。
误吸异物:
第一时间进行急救
容易被孩子误吸的有花生、瓜子等,小宝宝则有可能在呕吐时呛入奶液、胃液。误吸异物可致命,一旦发生大的气管误吸,家长要第一时间进行急救,不要浪费时间送医。对于暂时不危及生命的疑似误吸,则应尽快送医。
要特别警惕的是大气管阻塞,表现为剧烈的、刺激性呛咳,或者气急和憋气,短时间内即可发生憋喘危及生命,表现为孩子脸色青紫,此时应马上进行异物排出。
对一两岁以下的小宝宝,家长可以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将宝宝放坐在腿上,背部紧靠着家长的胸部。家长用手使劲向后向上挤压宝宝的上腹部(脐上区域),压后随即放松,反复数次。(记者伍仞 通讯员易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