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无手机课堂”难治“低头族” 自发学习是关键

2017-05-15 15:50  大连日报

(大学生记者团李庆 记者谢小芳)拿手机刷朋友圈、看新闻、玩游戏……大学生“机不离手”已成常态。于是,课堂上也出现了一大批“低头族”。为了让课堂“低头族”能抬起头来认真听课,大连医科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大学等多所在连高校都推出了“无手机课堂”,强制或者倡导大学生们在上课前将手机上交。可是记者调查发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手机的依赖让各高校的“无手机课堂”进行得并不顺利。

记者了解到,为了应付学校的要求,有的大学生准备两个手机,上交一个,保留一个;有的上交的是手机模型;还有的甚至会趁老师不注意偷偷从手机袋里把手机拿回……这些对抗“无手机课堂”的行为在大学课堂上并不鲜见。日前,本报大学生记者团对在连高校中参与过“无手机课堂”的118名大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只有67%的大学生表示“无手机课堂”仍在坚持,49%的大学生表示逃避交手机的现象时有出现。学生舆论的压力、难于管理以及后期流于形式等是“无手机课堂”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某高校一位姓赵的同学表示:“‘手机袋’的设立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后来学校就取消了‘手机袋’,改为查监控批评个别典型的形式来提高教学成效。”虽然学校推出各种举措来解除学生在课堂上对手机的依赖,但总有学生还是能想出办法来逃避监督。

虽然遭遇了不少抵制,但是赞同的声音也不少。某高校的小林说:“我们的英语课实行‘无手机课堂’以后,挂科率降低了不少。从实行初期的强制要求,到后期的自觉遵守,我们受益良多,所以一直在坚持。”小林还表示,很多同学其实还是想抬头听课的,但是缺乏自制力,如果有外部的强制力来管理一下,确实能提高上课时的专注度和学习效率。

有的人将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的原因归咎于老师讲课无趣,一位高校老师表示,这种认知是不明智的。虽然改进教学方式确实能提高课堂效率,但是老师讲课再生动有趣也吸引不了贪玩学生,它们之间不能形成因果关系。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冷敏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手机,而在于学生对于学习是否有自发的动力。如果学生能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能知道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自然而然也就不会在上课期间玩手机了。”

全站热点
未央区司法局法律援助见习生的法援日记

2017-05-15 12:48阅读

长安 区司法局黄良司法所对辖区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充电

2017-05-15 10:35阅读

陕西将建“五大中心”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2017-05-14 11:40阅读

扒窃未果恼羞成怒持刀伤人 屡犯不改将被从重处罚

2017-05-12 22:00阅读

高陵 严抓细管,筑牢安全防线

2017-05-12 15:06阅读

临潼 市委副秘书长冯涛一行深入穆寨街办门岩村开展脱贫攻坚调研工作

2017-05-11 19:20阅读

高陵区政府召开泾河综合治理规划工作专题会议

2017-05-11 11:5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