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雪龙”归航 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凯旋

2017-04-11 16:46  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4月11日电(记者荣启涵、朱基钗)身着红色考察服的队员大步走下舷梯,161天后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搭载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雪龙”号科考船完成总航程约3.1万海里航行,于11日返回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国家海洋局与上海市政府在此举行了简朴热烈的欢迎仪式。

2016年11月2日,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实施“一船四站”环南极航行考察计划。经由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完成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第一阶段物资卸运任务后逆时针航行前往西南极,依次开展南极半岛南大洋调查、长城站卸货及物资回运、罗斯海新站优化选址作业等任务。2017年1月底,科考队再次返回中山站,完成普里兹湾调查和中山站预定作业。3月7日结束全部度夏考察任务返航。

据介绍,第33次南极科考实现了海陆空立体协同考察,航程中亮点频现:我国首个南极冰盖机场选址、勘察工作顺利完成,勘察面积约3平方千米;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两次降落南极冰盖之巅昆仑站,实现业务化飞行,期间利用7套全球最先进的机载遥感设备,完成了东南极30万平方千米的地球物理调查,标志着我国在南极航空遥感领域迈进世界先进行列;罗斯海新建南极考察站选址现场考察工作全面完成;昆仑内陆队深冰芯钻进深度146米,总进度突破800米大关。这些冰芯对于认知当前地球所处的气候阶段、推演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增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航次中,“雪龙”船在罗斯海鲸湾水域抵达南纬78°41.975′,刷新了全球科考船向南航行最高纬度纪录,获取了大量航海数据和资料,为今后在该区域安全航行和开展海洋科学观测提供了宝贵数据和经验。

此外,“雪龙”船考察完成8条海洋断面、97个站位的海洋观测工作,完成600千米的地球物理测线,回收并布放13个长期记录观测仪器,初步构建了我国南大洋典型海域监测体系。

第33次南极科考队由328人组成,除已结束任务返回的度夏队员外,在中山站、长城站还分别有19名和14名越冬队员留守。他们将迎接南极冬季极夜、严寒、暴雪的种种考验,完成高空大气物理观测、地球物理长期观测、“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跟踪站常年观测、气象及海冰和生态观测等多项科考任务。

全站热点
未央 区委政研室组织召开对口查找“短板”专题分析研判会

2017-04-11 15:48阅读

高陵 姬家街道加强夜间渣土车辆整治

2017-04-11 11:07阅读

230多条班线预售五一车票 儿童购票需凭户口本

2017-04-11 08:07阅读

E带E路 绽放夏小——未央区EEPO三跨团队L组2017年夏小培训会

2017-04-10 12:55阅读

蒙华铁路杨台隧道提前两个半月贯通

2017-04-09 20:00阅读

万鄂湘齐续春率民革中央调研组在陕西察调研“一带一路”西北发展战略

2017-04-07 20:56阅读

临潼供电公司供电所多项业务联查活动取得实效

2017-04-07 12:2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