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殡葬师坚守行业15年:亲戚朋友曾不愿与其来往

2017-04-02 20:16  新华网

新华社西宁4月2日电(赵雅芳、田文杰、贺仁旺)“以前想打车到殡仪馆,出租车司机一般是不会拉的。这几年变了,司机还主动和我们聊行业内的事。”清明节前,青海省西宁市神安民族殡仪馆殡葬师郑有平在接受采访时说。

今年37岁的郑有平已经在殡葬师岗位上干了15年。谈到缘何做出这一决定,郑有平说:“21岁那年,我爷爷去世了。当时丧事办得很仓促。”他停顿了一下,语气中多少有些遗憾,“去世的人没什么可怕的,我当时就想以后从事这一行,让每个人都能安详、有尊严地离开。”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见,殡葬师常常被排挤在社会边缘。初入这一行,郑有平听到的几乎都是劝阻的声音。父母极力反对,亲戚朋友也劝他另换工作。面对百般阻挠,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初衷。

和许多殡葬师一样,这十几年来,郑有平遭遇的歧视,听到的冷言冷语已经太多太多。据他回忆,他和同事们穿着工作服走在街上,经常被人指指点点,小声议论,有些人看见他们还会躲得远远的。有一次,他和同事在饭馆吃完饭,店老板听说他们在殡仪馆工作,转身就把用过的碗筷全部丢进了垃圾桶。

除了社会上的排斥,身边的亲戚朋友也不愿与他来往,至于婚礼是绝不会请他去的。“前些年,因为在这行干,失去了很多朋友,我的同行也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

近几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周围的人慢慢认识到,殡葬师是一份普通而又高尚的职业。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如同医生迎接新的生命,殡葬师送走了逝去的生命。

如今,在亲朋聚会上,郑有平听到的不再是窃窃私议,顶多是好奇发问,而他也会大大方方地给大家讲一讲,让更多人了解殡葬行业。

“只要有能力,我会做一辈子殡葬师,直到退休。”郑有平说。

神安民族殡仪馆馆长哈先德说,近年来,殡葬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各方面重视。民政部门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培训与评先表彰活动,不仅提升了殡葬行业的服务质量,肯定了殡葬工作者的劳动价值,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社会对殡葬业的认同度。

“如今,殡葬工作者已经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可。”哈先德说,以前逝者家属看不起工作人员,对他们呼来喝去,冷眼相对。现在,逝者家属很尊重他们,也打心底里感谢殡葬工作者付出的劳动。

全站热点
陕西省《居住证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实施

2017-04-02 10:40阅读

高陵区人民检察院开展首次“路长制”活动日

2017-04-01 18:07阅读

蓝田县安监局“四个到位”确保全县清明节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2017-04-01 11:15阅读

周至县气象局及时传达学习市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精神

2017-03-31 16:03阅读

今年陕西省将继续为全省残疾人办好十件实事

2017-03-30 23:11阅读

新城 郝东文副区长带队检查文体市场安全生产工作

2017-03-30 11:02阅读

去年陕西省网上零售额突破千亿元位列西部第二位

2017-03-29 16:0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