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县长陈旭辉一行来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参观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详细了解猕猴桃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发育生理及产业关键技术、重要危险病害等方面的情况,并就承办2018年第七届全国猕猴桃研讨会和2022年第十届国际猕猴桃学术研讨会有关事宜,与猕猴桃资源与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对接。
作为国家战略性植物资源储备基地之一,武汉植物园占地70公顷,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库和东亚最大的水生植物资源圃。园区建有珍稀植物区、观赏植物区、水生植物区、药用植物区、猕猴桃园、松柏园、树木园、竹园等十多个专类园区和园林景区,共引种栽培植物7000多种,是华中地区最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种质资源保存基地,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教教育基地,也是湖北省、武汉市科普教育、环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三大基地。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武汉植物园立足于中国丰富的野生资源,开展猕猴桃资源发掘、品种改良和技术创新,开创出一条利用本土植物资源形成自主产权的农业经济产业的道路,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猕猴桃资源和科研上的优势和地位。自1978年至今,前后创新种质5万余株,选育猕猴桃优良新品种23个、优良品系100余个。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2个:金梅、金圆、东红、满天红、金艳、金桃、金早、金霞、武植3号、磨山4号、磨山雄1号、磨山雄5号。获得植物新品种权7个:金艳、满天红、金圆、东红、金梅、金霞、金玉。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并受理5个:猕枣1号、猕枣2号、东玫、金美、绿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