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江南田园水乡风光的池口村,吸引一拨拨游客前来赏美景、品乡愁。 王成前 摄
中新网江西德兴2月15日电 (王成前 董世超 姜涛)青瓦白墙的农舍在青山掩映间错落有致,蜿蜒于湿地上的木栈道,与不时闯入眼帘的小凉亭、花草树木等交相辉映……初春时节,走进江西省德兴市池口村,一拨拨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很难想像,在去年10月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破败村庄。
“我家开了个便利店,生意好时,一天毛收入可以达2000多元。”池口村村民舒立新站在自己楼房二层小阳台上,高兴地说。“以前我们村污水遍地,垃圾成堆,巷道狭小逼仄,还坑坑洼洼。现在好了,公园在村中,村在公园里,还尝到了乡村游带来的甜头。”
村中湿地公园木栈道上,几名游客摆出各种姿势自拍,将自己融入秀美的田园新村画卷中,交谈间有人感慨:“生活在这样的村子里,让城市里的人也羡慕。”
环境好了,舒立新只要看见村中有垃圾都会主动捡起,如今在他心里,村就是家,家就是村,两者已融为一体。与舒立新一样,池口村村民在深刻感受秀美乡村带来更多获得感的同时,也收获了浓浓的归属感,对“村”的概念有了重新定义。
池口村的变化,只是德兴扎实推进秀美乡村建设以来农村面貌蜕变的缩影。一年来,德兴坚持以“山清水秀、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留住乡愁”的标准统筹推进秀美乡村建设、管理,从最基础的垃圾污水处理、河沟清理、村庄亮化、绿化、美化入手,将秀美乡村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高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好、公共服务好、生态环境好、产业发展好、乡风民俗好、社区治理好的“六好”村庄。
德兴地处江西省东北部,素有“金山、银城、铜都”之美誉,如今,青山绿水间,一个个或高效农业型、或旅游精品型、或民俗体验型的“秀美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知青驿站”池口村、“绿色银行”汪村、“田园牧歌”达子岭村、“石头部落”上源头村……截至目前,该市已累计建成秀美乡村点19个。
达子岭村村民余南北正在入股的庄园农场忙碌耕作。 王成前 摄
以治理农村垃圾为突破口扮靓“秀美乡村”
“有整洁的村容,有清新的空气,有醉人的鸟语花香,有健康的文明新风,有富民的特色产业,还有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而且乡愁依在。”在德兴市委书记刘瑞英看来,“秀美乡村”建设标准要求高,根在富民产业,而最基础的是村容村貌做到整洁卫生。卫生搞不好,就别谈什么“秀美乡村。”
“垃圾围村”一直是农村环境卫生的最大顽疾,如果农村垃圾得不到较好处理,势必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德兴立足农村实际,在秀美乡村建设中,创新设立“垃圾兑换银行”,用垃圾兑换物品,从而充分调动起了村民踊跃参与垃圾治理的热情。
龙头山乡暖水村坐落在怀玉山脚下,洎水源头,距三清山仅咫尺之遥,全村人口3000余人,一条小河绕村而过。原来河面杂物漂浮,岸边垃圾遍布,与周边的美丽景色甚是格格不入。
去年4月,暖水村率先在江西省内设立“垃圾兑换银行”,采用会员积分制,村民用可回收垃圾到“银行”积分登记,凭积分可兑换纸巾、肥皂、洗洁精等20余种商品。
龙头山乡清洁办主任董维维说,现在只需坐等村民拎着垃圾上门,大部分村民一改过去垃圾弃物乱丢乱倒的不良习惯。“对于勤快兑换的村民,我们年底还会给予特别奖励。”
不仅是暖水村,目前,德兴全市共建成规范化“垃圾兑换银行”108家,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此外,德兴在秀美乡村建设上,对小到农民建房规范、庭院风格,大到路网建设、公建配套、村庄格局等,都会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精心斟酌取舍,做到“细致、精致、极致”。
既有“颜值”又有“气质”,这是德兴“秀美乡村”给人的印象。“我们不搞‘千村一面’,而是针对不同村落的原有肌理结构和文化特色制定不同的规划设计原则和定位,做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德兴市市长郭峰称,坚持“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业为根、以文为魂、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秀美乡村建设才能上水平。
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也成为德兴田野一道道风景线。 王成前 摄
“富民产业”嵌入农民幸福生活
在通往达子岭村的道路上,进进出出的旅游车辆川流不息,位于村内的生态庄园人头攒动,服务人员个个忙得不可开交。“正月期间,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多人次,餐厅经常客满。”该庄园负责人郑伟华满脸喜悦地说。
然而,一年前,达子岭村别说乡村旅游,就连本村的人都想往外搬。郑伟华称,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建设秀美乡村带来的发展红利。
“秀美乡村建设不仅要让村庄美起来,更要让村民富起来。”德兴市委常委吴拥军认为,产业是秀美乡村建设的活力源泉。
秀美乡村建成后,更多的达子岭村村民入股参加香屯农业科技发展合作社。合作社运用“互联网+现代农业+旅游”的模式,打造私人定制农场,引导村民、贫困户以山林、田地、劳动力等方式入股,目前解决就业岗位70多个,使包括附近村庄的1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合作社聘请我种植无公害蔬菜,每月收入有3000多元。”庄园农场里,正在耕作的村民余南北笑着说,“收入不错,还住在像风景秀美的村子里,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
如今的德兴,秀美乡村带来了发展红利,红利又催生了村民参与秀美乡村建设的自觉性,迎来了秀美乡村与富民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法效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