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四川广汉“拉保保”热火朝天 300余年民俗传承有道

2017-02-12 20:16  中国新闻网

四川广汉“拉保保”热火朝天300余年民俗传承有道

刚刚被认作“保保”的吴军和干儿子一家。 徐杨祎 摄

中新网德阳2月12日电 题:四川广汉“拉保保”热火朝天 300余年民俗传承有道

作者 徐杨祎 吴平华

“我觉得非常开心,这就是一种缘分。”50岁的河北承德人吴军头戴一顶蓝色童帽,怀抱男童李博亭,站在四川省广汉市房湖公园的古柏树下,笑容满面。几分钟前,在李家人的热情拉拽下,吴军刚刚被认作李博亭的“保保”,即干爹。

12日,农历正月十六,一年一度的广汉“保保节”如期而至。“拉保保”缘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百姓在正月十六“游百病”时,为家中子女寻找一名干爹。孩子将帽子戴在对方头上,认作保保或保爷,两家大人则以“亲家”互称,此举有保佑子女健康长大之意。

彭雨成为“保保”后很开心。 吴平华 摄

彭雨成为“保保”后很开心。 吴平华 摄

每逢正月十六,广汉人大多举家而出,前往房湖公园等地,或“游百病”或“拉保保”。

沿着公园步道,随着人流,前行至古柏树下,记者目视所及之处均站满了前来“拉保保”的人们。一些人面带微笑站在步道两侧的小山坡上观望,而另一些人则怀抱孩童不停向人群中张望,为子女寻找合眼缘的“保保”。

祭祀祈福活动现场。 时小林 摄

祭祀祈福活动现场。 时小林 摄

为了给儿子找个合适的“保保”,家住四川绵阳的龙渤文一大早就带着妻儿出门,驱车近百公里赶到广汉。“我们希望能给他找一个女‘保保’,让他更健康地长大。”龙渤文说,他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目前我们家里也只有他一个小孩,这样的话成长过程太孤单了些。”

今年不足30岁的龙渤文还告诉记者,他希望“拉保保”这样延续了数百年的地方民俗能一直传承下去,“毕竟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忘记。”期间,9个月大的宝宝骑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四处张望,显得十分新奇。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仅“拉保保”的人里有成都、绵阳、内江等地专程赶来的,被拉的“保保”中间也有不少外地人,前来“凑热闹”的人群中更出现了金发碧眼的面孔。

对于这样极具地方风情的民俗,来自加拿大的阿拉斯代尔倍感兴奋,“在加拿大没有这样的习俗,当然我也还没有自己的孩子。”阿拉斯代尔笑着说,自己还没做好被“拉保保”的准备,“但这样的民俗非常棒,能让我了解到最原汁原味的四川。”

据广汉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天有10万余人参与“拉保保”活动,共拉成“保保”248对。

为了进一步丰富传统民俗,广汉“保保节”组委会携手三星堆博物馆,邀请成功“牵手”的“保保”和孩子们参加祭祀祈福活动。

祭祀祈福活动现场。 时小林 摄

祭祀祈福活动现场。 时小林 摄

当日下午,三星堆博物馆祭祀场上人流涌动。祭祀祈福活动分为祭拜、降神赐福、挂福、拜保封红、照全家福五个部分。大祭司带领蜀王、蜀后祭拜蜀祖,祈求天地年轮福;并在大祭司的引领下,孩子跪拜“保保”,“保保”给孩子封红“纳福”,保佑其健康成长。

三星堆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朱家可表示,“拉保保”、拜蜀王、祈福运、求安康,一系列体验感极强、富有吉祥意味的蜀地文化活动不仅能寄托对子女成长和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还能够体悟和践行“感恩报德”、“敬古重老”的传统文化精神。(完)

全站热点
蓝田 孟村镇召开民情地图促服务工作推进会

2017-02-12 10:15阅读

为陕西女孩驳斥“河南黑”点赞

2017-02-11 11:10阅读

未央区食品药监局开展辖区医用氧生产企业安全检查

2017-02-10 18:52阅读

蓝田县厚镇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胜利召开

2017-02-10 10:49阅读

未央 直面问题不护短 下沉一线铸铁军——辛家庙街道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

2017-02-09 18:42阅读

新城区财政局召开2016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测评大会

2017-02-09 10:14阅读

高陵 区人社局召开2017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安排部署会

2017-02-08 17:0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