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布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新年伊始,陕西省积极谋划、迅速部署,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新动能,助推陕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春节,对西安市长安区农民殷翠云来说,可以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忙碌”。从节前到节后,因为花卉市场生意红火,殷翠云和同村的十几名村民一起被吸纳到秦岭脚下的花卉基地忙着赚钱,而在以前,别说过年了,就是平常殷翠云也是从冬闲歇到春闲。
西安市长安区黄良街道办下北良村殷翠云:“比待在家里强,我们都是附近人,离家近一点,一个月工资就是(每人)两千多块钱。”
殷翠云打工的是西安鲜花港农业科技公司。几年前,殷翠云就把自家的近四亩地流转给了这家企业,每年有近50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去年,这家企业根据市场变化,投资200万元新建了5000平方米连栋智能温室大棚,并从荷兰引进盆栽新品种玫瑰,企业产品丰富带来了生意红火,也吸纳了殷翠云和同村十七名村民到这里成为产业工人。
西安鲜花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新保:“随着市场变化,老百姓家庭的花卉需求量越来越大,咱们就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引进了新品种。你不变就是死路一条,只有改变、只有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思路的改变,“变”出了西安鲜花港融合发展的新动能。三年投资6000万,流转土地500多亩,形成了花卉栽培、新品引进、物流营销、农民培训、餐饮休闲“五位一体”的产业园区,带动西安周边1000多户种植大户和中小企业,年销售收入1800多万元,吸纳附近上千人就业打工。
在长安农民忙着赚“花卉钱”的同时,数百公里之外的苹果大县——白水,总投资1500多万元的苹果深加工生产线也开机生产,这个生产线的上马,每年可消化当地1400多吨果品。
白水县兴华果蔬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仲文:“这1400万吨苹果可生产苹果酒18吨、饮料两吨、脱水苹果产品46吨、膨化产品30吨。”
产业链的延伸,带来的不只是附加值的增加,还有白水苹果产业的结构改革。在白水,过去单一的苹果种植结构已被打破,果品加工、储运营销、技术信息服务、餐饮酒店配套等都是因苹果而起、快速发展壮大。
白水县农业局局长王杨军:“核心是要利用好市场资源,利用好我们产业化水平比较高的这一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要建立一个强大的现代果业,必须要实施产业的社会化分工和行业的结合,产供销、储运加、科工贸一体化,大融合(才能)大发展。”
今年,陕西省农业部门将以“追赶超越”为总目标,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三产融合为突破,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围绕产业布局调结构,立足粮食安全调结构,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记者 刘军 况元媛 董少波 白水台 张博 孙慧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