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霍尔果斯2月5日电 题:新疆霍尔果斯4个民族大家庭的新春聚会
中新社记者 朱景朝
走亲,访友,聚会,春节是中国人交流感情的最重要时机。
家住霍尔果斯市伊车嘎善锡伯族乡伊车嘎善锡伯族村的米卡提和他的妻子吐孙娜依·吐斯乃5日在家里举行一年中最盛大的聚会:他的兄弟姐妹们回老家团聚。
米卡提今年64岁,他弟兄姊妹9人,2个妹妹年轻时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乌鲁木齐市工作,其他在距离霍尔果斯都不超过150公里的伊宁市、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居住生活。全家老小有36人。
伊车嘎善村是新疆唯一的锡伯族聚居的村庄,全村人口3200人,其中锡伯族占到了近一半。他们的祖先是受清朝乾隆皇帝之命从沈阳西迁戍边至此,一代一代戍边屯垦在此扎根。
米卡提是达斡尔族,他的妻子吐孙娜依·吐斯乃是维吾尔族。
“小时是邻居,相处久了互有爱慕之情”,米卡提给记者说起了当年的恋爱,她的父母知道后,并不同意,后来他天天去干活,“好好地表现,再说些好听的话”,最终她的父母还是同意了。
吐孙娜依·吐斯乃说民族的习俗在婚姻中不是最主要的,结婚几十年,“我们感情很好,从不吵架,他也很尊重我的习惯,家里的饭都是清真的”。“村里人都说我们俩的爱情故事可以拍成一部电影了”。
张小梅是米卡提五弟媳,是锡伯族,就在本村生活,是家中厨艺最好的,能做一手好吃的羊杂汤,这也是每年聚会一道最受欢迎的菜。记者看到,锡伯大饼、手抓肉、马肉、马肠等一道道美食都经她的手烹制而成。
她说,一年全家能团聚一次,因为各有小家,各有工作,团聚的时间不一定选在除夕夜。今天是公休日,大家相约在今天。
“每次聚会,大家都要回忆过去,谈谈历史,哥嫂的爱情故事是必谈的。”
给张小梅帮厨的是米开提的汉族儿媳于志秀。
伊力峰与于志秀相恋结婚的故事也是家庭聚会中的话题之一。
伊力峰从小放牧,认识了一起放牧的于亮。于亮家在霍城县,祖籍河南。来往中,伊力峰看中了他的妹妹于志秀。
“婆婆第一次去说亲,我的妈妈没有同意,说长相、服饰、习俗都不同,担心以后能不能过下去”,于志秀回忆说,第二次说亲,母亲说“考虑考虑”。看到两人来往得很好,第三次说亲,她的母亲同意了,说“只要你们真心相爱就行了”。
现在,伊力峰继续他的放牧生活,不同的是,他现在已经拥有50头牛、100只鸡、200只鸭,成为不大不小的牧场主了,家里购置了高档汽车。
当日12时许,丰盛的菜肴摆满了院子中的长桌,家人围坐,举杯共庆新春佳节。
当天,聚会的人们都穿着各自民族的传统服饰,席间或唱或跳,欢乐的气氛洋溢在村庄里。
张小梅的儿子米拉在上海读大学,过几天就开学返校了。他说,他们家每年要过春节、诺吾孜节、肉孜节、古尔邦节、西迁节、中秋节、花儿节等,一年中节日不断,聚会不断,快乐不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