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过年了,别让“恶趣味”误伤孩子

2017-02-01 17:00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2月1日电(记者吴振东)春节是亲人团聚、走亲访友的好时光,天真烂漫的孩子给人们带来欢声笑语。但遗憾的是,一些“恶趣味”逗弄孩子的行为也不时出现。

例如,孩子爸爸的朋友拿出一根棒棒糖在男孩眼前晃着,说:“管你爸爸叫叔叔,这个就给你。”孩子经不住诱惑照做了,一群人哄堂大笑。

还有诸如:长辈问孩子“白酒很好喝,你喝一口试试?”“你爱爸爸还是妈妈?”……类似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不少人也不以为然。

实际上,多数成年人逗孩子的行为并没有恶意,甚至是发自内心的喜爱。但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心智尚未成熟,难以明确表达内心的感受。如果大人开玩笑超过了“度”,用欺瞒、引诱、愚弄等方式逗弄孩子,拿孩子的纯真可爱取乐,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些大人用一厢情愿的言语戏弄,容易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导致其行为出现偏差,影响孩子自尊心与自信心的构建。更有甚者,个别大人为了满足自身“恶趣味”,怂恿孩子说脏话,做出喝酒、抽烟等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行为,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些大人看来的“小事”,在孩子眼里往往是“大事”。传统和现实中,在一些家庭教育观念中,往往未把孩子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看待。要革除这一不正常现象,需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共同促进育儿观念转变。

面对孩子遭受的误伤,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应当为孩子提供保护和支持,还要教会孩子如何与人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人需要换位思考、转变观念,与孩子逗趣时,要以让孩子学到知识、健康成长为出发点。这样有才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身心,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

全站热点
安康境内出现大范围雨雪 交警提醒勿走西汉高速

2017-02-01 09:09阅读

春节假期陕西旅游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各地游客

2017-01-30 09:06阅读

陕西检察机关查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手不软

2017-01-28 08:40阅读

高陵 区民政局迅速传达学习全区领导干部大会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2017-01-26 15:06阅读

2016年陕西旅游接待4.49亿人次

2017-01-25 21:01阅读

灞桥区“灞水共长天一色”2017迎新春书法美术作品展今日开幕

2017-01-25 12:40阅读

2016年陕西保险业大数据出炉 全年提供各类风险保障21.76万亿元

2017-01-24 22:3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