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90岁老人坚持用菜窖冬储菜 媒体:储的不是菜是情怀

2017-01-27 13:16  山西晚报

入冬购买并储存大白菜曾经是太原人的头等大事。可随着物资供应充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原因,“买一次,吃一冬”的冬储菜淡出百姓生活。不过,您还记着时兴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家户户都拥有过的那口菜窖吗?在省城府西街艺苑巷5号院,至今还保留着66口这样的菜窖,6户人家依然还在使用着,90岁的孙兆哲老人就是最铁杆的使用者。

1月22日上午,本报记者实地进行探访。只见,这栋居民楼前有一长溜的小平房,红砖、绿铁门,一个挨着一个,每个铁门下还都有水泥砌成的斜坡,便于居民出入自家的小棚子。一位老人从其中一扇绿铁门里走了出来,手上还拎着三棵白菜、一小兜的胡萝卜。巧的是,他正是90岁的孙兆哲老人。老人家中午要包饺子,他刚下了2米多深的菜窖,取了一趟冬储菜。

菜窖?冬储菜?老人敞开了自家小棚子的铁门,平房不大,也就五六平方米,堆放着自行车、儿童三轮车,水缸等杂物。他弯腰揭开了四块木板,原来里面别有洞天,揭开木板就见菜窖。菜窖口长约1.2米,宽0.7米,往下深度达到了2.2米。菜窖“口小肚大”,四壁由红砖砌筑,窖内面积约4平方米,足够一个人在里面伸展腰板。老人指着一个钉在地窖墙壁上的铁梯说:“我们上下进出菜窖全凭它!”

老人回忆说,他们的居民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每家每户都分配有小棚子,那时候能分上小棚子就和现在有了车库一样兴奋,最实用的还是里面有一口菜窖,能冬储菜。以前,每年冬天,满载大白菜、土豆的农用车,开进大院里,各家的菜窖都是满当当的。

说完,老人摇摇头说,现在,菜市场、超市就在家门口,冬天吃菜大家伙顺手就买回家了,菜窖除了极少数老人使用外,其他的都荒废多年了。

至于他为啥对菜窖情有独钟。老人解释说,省钱、怀旧,让他习惯了用楼下的那口菜窖储菜。今年,老人家储存了300斤白菜,土豆、胡萝卜、白萝卜各50斤,还有100斤大葱,足够一大家人吃一冬天。老人家菜窖的白菜,剥去最外面一层,里面的菜叶看上去都很新鲜。土豆和萝卜也和菜市场的没有区别。根据老人观察,同一栋楼坚持使用菜窖的都是老年人,加起来共计6户。而他所在的单元,就他一户在使用菜窖存菜。老人还算了一笔账,现在白菜约1元/斤,他储菜的时候0.7元/斤,买300斤就能便宜90元,再加上土豆、胡萝卜、大葱等能节省成本200多元。

老人身体硬朗,喜欢自己到菜窖里取菜。不过,老人也说,孩子们在家时,总要抢在他前头去菜窖。

○延伸采访

70后说菜窖,满满的回忆

对于菜窖,不少70后都是记忆深刻。

迎泽区青年路三社区的38岁的居民韩雪说,小时候家里也有菜窖,有一次,妈妈让她去菜窖里取苹果,她一不小心踩空了,直接摔到了菜窖里,也顾不上拿苹果,连哭带爬地才跑出来。

并州路二社区40岁的李兵说,他小时候经常帮家人去菜窖里拿白菜,菜窖里凉冰冰的,还很潮湿,里面的蔬菜感觉能吃一冬天。最忘不了的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喝上一碗白菜胡辣汤的感觉,也算是一份年代的独特记忆。

水西关三社区40岁的清水凝绿说,家里当时是平房小院,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个菜窖。孩子们捉迷藏的时候,总有人躲进去大家都找不到。而且我家的菜窖不仅放苹果、萝卜、土豆、白菜,爸爸还在里面培育过蘑菇呢。

全站热点
2016年陕西保险业“回头望” 保费收入年均增长达15.77%

2017-01-27 08:40阅读

莲湖 北关街道领导慰问龙首西北社区困难党员

2017-01-26 15:54阅读

西安市阎良区人民检察院入选2016年度陕西十大司法微博

2017-01-26 10:08阅读

长安区灵沼街道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2017-01-25 15:35阅读

高陵区检察院工作站成员单位达111家

2017-01-25 10:11阅读

莲湖 西大街管委会办公室凝心聚力扎实推进“三个革命”

2017-01-24 15:45阅读

陕西省筹备举办陕西国际温泉旅游文化节

2017-01-24 09:1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