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信息报记者凌旎
1月15日胡和平省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2017年陕西要以文化带动旅游发展,年末旅游总收入增长20%;把治霾作为环境保护的头号工程,到年末碳排量强度较上年降低3.9%;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系统推进环境保护。
2017年陕西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已经顺利闭幕,经过几天的审议,陕西人大代表们提出了中肯、有建设性的问题解决办法。让我们一起回顾代表们精彩的建言,了解陕西在2017年那些与你我息息相关的“大动作”。
文化+旅游陕西谋划“全域旅游”大局
以生态环境优势带动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房地产、服务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全域旅游,这是陕西各个旅游大市今年统一的目标。
榆林代表团的代表们多次讨论发展榆林旅游产业问题。杨怀智代表认为,要将榆林黄土文化、边塞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纳入全省大盘子,在公共财政投资中增设文化旅游科目。
刘生胜代表认为,以母亲河黄河为依托,2017年榆林市要加快发展沿黄文化旅游产业,打造黄河地质公园,布局建设沿黄自驾游驿站。同时,应该将沿黄公路升级改造为二级公路,建设沿线重点景区连接道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套,将沿黄公路建成生态路、观光路,进而成为致富路。
而针对自己的区位优势,安康代表团也提出了很多精彩的建言。周永鑫代表说,要将凤凰山打造成安康的旅游名山,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全域旅游中。同时要抓紧建设开放式生态博物馆,深入挖掘汉剧、民歌、皮影戏等民俗文化潜力。
韩永安、张益民、郑青海代表提出,要加大对秦岭“六宝”、核心景区的宣传力度,做好宁陕皇冠健康小镇的规划、指导和宣传,打造高品质的特色旅游,尽快启动石(泉)宁(陕)、丹凤到宁陕的高速建设,升级改造210旅游国道。
在铁腕治理的同时社会对雾霾恶果应有知情权
过去一年,雾霾绝对是陕西当之无愧的“网红”。限行、停课等措施效果并不明显,反而使群众的恐惧感加深。
在2017年“两会”期间,西安代表团的张颖代表严肃地提出,雾霾造成的恶果应该向社会公布,限行应该常态化,妥善处理教育中泄露孩子家长信息的问题,维护孩子上学的权利。宝鸡代表团的杨瑞乾代表和张颖所说异曲同工。他认为,政府对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说得还不透,特别是雾霾治理手段与实际情况差距大,应对污染环境的企业采取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
西安代表团的严一宁代表认为,我们应该尽快在关中地区建立统一协调的雾霾防控和应急响应机制,避免在不同城市间生产生活的群众因雾霾应急措施不协调导致的不便。
咸阳代表团的何万盈代表分析了雾霾的成因。他说:“雾霾天气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发展、人口密集、汽车尾气等。治理雾霾要对症下药,我们应大力发展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加强对小汽车的管理和控制。”
煤炭城市铜川就如何有效遏制不达标燃煤进行了热烈讨论。曹莉莉代表认为,我们不能在关中地区再建设燃煤项目,同时要对现有企业严格治理,要逐步将现有的钢厂、电厂等燃煤企业进行改造、搬迁,以达到治霾的目的。
围城之困迫在眉睫代表们重视垃圾问题
西安代表团的范桂花代表说,农村垃圾处理是大事,要尽快纳入重大民生工程,设立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专项经费,完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农村保洁人员待遇。张文若代表补充道,加大城乡垃圾治理体系建设也迫在眉睫,要尽快出台设区的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规划,解决好垃圾围城的问题。
咸阳代表团的赵庆明代表建议,想要解决“垃圾围城”之困,科学处理垃圾十分重要。同时我们要密切关注氮污染、综合治理水污染,尤其是金属铬污染。
关于如何进一步落实,铜川代表团王维建代表提出了很有操作性的建议。他说:“要在城市居民小区、公共场所设立两种垃圾回收箱,建立垃圾中转站,定时定点回收,方便市民投放。”同时,王维建代表强调,垃圾之困虽紧迫,但是群众的关注度还不够高。因此我们要走进学校、社区强化宣传,通过互联网+垃圾分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垃圾处理。另一方面,坚持循环发展和科技创新,建设再生资源产业园,使垃圾变资源,资源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