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探访河北南和“糖瓜村” 糖瓜粘上品年味儿

2017-01-23 19:30  中国新闻网

探访河北南和“糖瓜村”糖瓜粘上品年味儿(图)

南和县史召乡果寨村村民在手工制作糖瓜粘,该村制作糖瓜的手艺已有几百年历史。 张鹏翔 摄

南和县史召乡果寨村村民在手工制作糖瓜粘,该村制作糖瓜的手艺已有几百年历史。 张鹏翔 摄

南和县史召乡果寨村村民在手工制作糖瓜粘,该村制作糖瓜的手艺已有几百年历史。 张鹏翔 摄

中新网邢台1月23日电 (张鹏翔 李铁锤 刘东甲)“有句歇后语说‘灶王爷升天——好话多讲’。灶王爷吃过了糖瓜,就会多替老百姓美言,在新的一年里,日子便会越过越甜。”河北省南和县史召乡果寨村村民李雪增说。

南和县史召乡果寨村村民祖祖辈辈都有做糖瓜的传统,制作糖瓜的手艺已传承几百年。村民李雪增从15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制作糖瓜,今年53岁的他,手艺在当地已十分出名。

作为中国古老的汉族传统名点,糖瓜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灶神)。在传统年俗里,灶王爷在腊月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民情,老百姓们便拿出香甜酥脆的糖瓜请灶王爷吃。灶王爷吃了糖瓜就会上天言好事,老百姓在新的一年里便会风调雨顺,日子甜美。

“我们这是祖传的手艺,但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说不准,我跟我父亲学的手艺,我父亲则是跟我爷爷学的。”谈起糖瓜,李雪增满脸骄傲。他告诉记者,20多年前,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糖瓜,每年一到冬闲时节,随便走进村里任何一家,都能吃到糖瓜,到了小年之前,制作糖瓜更是达到了高潮。

走进李雪增家的大屋,在房间的南、北、西三个方向,各摆放着3张足有四五米长的大案板,案板上铺着塑料薄膜,大小均匀、饱满圆滚的糖瓜和扁状的糖瓜板就摆在上面。记者随手拿起一个糖瓜放在嘴里,慢慢咀嚼,顿时满口浓浓的甜香。

“我们果寨村的糖瓜远近闻名,就是做起来比较费事。”李雪增说,想要做出好吃的糖瓜,首先要用碾子将发好的麦芽碾碎。为什么麦芽要碾碎呢?因为要取它的本质,加了玉米以后它能起到糖化作用,才能抽出糖瓜浆来。

麦芽碾好后,要将其按照一定比例与玉米混合蒸煮,然后通过发酵得到糖水。在过去的老工艺里,制作糖瓜一般用黄米和小麦作原料,现在用玉米代替了黄米。

在将糖水转移到新的大锅内,进行持续的蒸煮、搅拌,这就是所谓的“炒糖”。糖的纯度和黏度会随着水蒸汽的减少而越来越高,最后糖浆中98%的水分都被炒了出来,炒好的糖放到盆里,包起来放到热炕上保温。

“做糖瓜是个力气活,十几道工序全部都要手工完成,并且需要大家伙儿的紧密配合。为了让糖瓜变得酥脆,往往要等到半夜气温比较低时才能将做好的糖揉打、拉丝。这其中不仅要精心把握好糖的粘度,还要赶在气温上升前全部完成。乡间素有‘七忙八不闲,九个伙计不挣钱’的说法。”李雪增说。

然而,李雪增坦言,以前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做糖瓜,是名副其实的‘糖瓜村’,由于人工制作糖瓜费时费力,如今年轻人渐渐不愿意以此为生,“最担心的就是再过个几十年,糖瓜手艺会失传。”(完)

全站热点
长安 区司法局东大司法所开展对贫困户老干部春节前送温暖慰问工作

2017-01-23 18:30阅读

咸阳唯一医疗机构P2+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7-01-23 15:02阅读

未央区委统战部传达学习娄勤俭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和《交大学子对西安感慨》网贴

2017-01-23 09:44阅读

粮食新城分局联合区食品药监局工商新城分局开展节前检查

2017-01-22 15:05阅读

团伙趁夜租车盗电缆9人落网 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

2017-01-21 09:01阅读

蓝田 洩湖镇举行“迎新春 送祝福”春联义写活动

2017-01-20 17:15阅读

长安 区人大主任王福林慰问困难职工

2017-01-20 09:3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