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硕 见习记者 李东宇)1月20日上午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治污降霾 保卫蓝天”全民行动专场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张振文先生,陕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研究员侯建忠先生,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教授金发光先生,陕西省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教授马战平先生和陕西省疾控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刘峰先生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发言人、副部长李伟主持。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言人、副部长李伟介绍说治污减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民生工程和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多措并举。随后他宣读了陕西省政府就“治污减霾 保卫蓝天”全民行动向全省人民群众发出的倡议:
1.使用清洁能源2.不买过度包装商品,不用一次性用品,不乱扔垃圾。3.不进行露天烧烤,不私自焚烧垃圾、秸秆、杂物。4.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自觉绿色低碳出行。5.不开黄标车,不购买高排量车。6.自觉遏制扬尘。7.不燃放烟花爆竹。8.植树养花种草。9.戒烟、健身、科学抗霾。卫生热线:1232010.抵制、举报污染环境行为。环保举报电话:12369希望大家从我做起,人人动手,共同努力,治污防霾。
大气污染由“内因”“外因”共同作用
在会上,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张振文介绍说,就大气污染来讲,可以分为内外两方面原因。内因是由于关中地区不足30%的面积承载了60%以上的人口和60%以上的工业产值,污染负荷强度占到了全省的60%以上。外因则是与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关中属于盆地,南有秦岭,北有黄土高原,形成一个口袋型的地理地形,也造成了空气流动不畅,扩散条件不好,再加上最近几年大气环流和气侯变暖的影响,使我们的静稳天气不断的增加。
降低雾霾危害 专家给出高招
陕西省疾控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刘建议大家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的应当采取佩戴口罩、帽子等措施。户外活动要做到“短平快”,短暂停留,平和呼吸,小步快走。要选择防护性好的口罩,比如说配有呼气阀的防护口罩,降低呼气阻力和闷热感。在秋冬季节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除了防止雾霾的对人体的影响之外,还可以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机率。雾霾天气里应尽量保持室内密闭。可以在重污染天气居室内采用湿式清扫法,使用沾湿的墩布、抹布等进行室内清洁,并适当增加清扫的一些频次。在天气晴好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陕西省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教授马战平则为大家开列了几张食疗单子:猪血、鱼、豆腐、莲藕、芹菜可帮助提高肺脏排除异物的功能;银耳莲子羹、百合、冰糖雪梨可以润肺化痰生津;黄芪炖鸡、人参、大枣、白术可补气健脾,增强机体抵抗力;燕麦、大豆、橙子、合欢花可以改善情绪,疏解郁结之气,中医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病安从来”,就是使人体正气恢复的有益方法,可喝罗汉果茶有润肺清肺的良好功效。并推荐“参芪八白汤”。具体方药为:党参15g 黄芪30g 麦冬30g 五味子6g 百合30g 银耳30g 山药30g 莲藕30g 生薏苡仁30g 荸荠30g 白茅根30g 芦根30g 甘草6g。 可在雾霾当令期间经常服用,每日一剂,早晚分服200ml即有扶正强体之效,可以有效的减轻或减免雾霾毒邪对人体的危害。
治污降霾任重道远,尚需精细化治理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张振文介绍说为了控制雾霾,从近期的和长期考虑,提出六项措施。第一是“优”,要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第二是“新”,要实行高科技,在资源消耗的过程中用最新的技术治理污染物,用最低的成本达到好的效果。第三是“细”,管理要细。从污染源到污染物治理措施,从项目的审批到项目的竣工验收、项目的监管,都要详细的制定管理措施和办法。第四是“准”,污染源统计要精准,这样才能拿出精准的污染治理措施,治霾的效果才会更好。第五是“严”,用最严格的标准和最严格的执法,打击或者是处理违法排污企业,另一方面是政府的相关部门也要严格履职,尽到各自的责任。第六则是呼吁大家广泛参与。提倡人人都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