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首席记者 李明 文/通讯员 陈新建 徐文婷
1月17日下午,在太安街海联家属院,太乙路小学四年级学生黄婧瑶拿着扫把蹦蹦跳跳地来到大院,与65岁的奶奶刘秀存以及大院里的几位叔叔阿姨,打扫花坛里的卫生、捡拾烟头杂物;而在建东街与安东街十字东南角的小耿水果店门前,附近的七八家商户围坐在店门前,和“商户自管特区”的区长——店老板常小利谈论着城市环境治理……
近段时间以来,碑林区太乙路街道的每家商户、每位居民、每名街道社区干部,人人都是“烟头不落地”的宣传员,个个都是环境整洁的督促员,他们把街道的每一条大街小巷当做自家的客厅,精心拾掇、用心擦亮。
当你走在太乙路街道的街头巷尾,不经意间便能看到身穿红马甲、臂戴红袖章、手拿铁钳子的一批批“烟头不落地”宣传员,从机关干部到社区群众,从耄耋老人到孩童学生,从执法人员到沿街商户,大家把街道当做自家的会客厅自觉维护、精心打扮,并且对乱丢垃圾、乱扔烟头、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作为客厅的“家长”——街道出台了《推行城市管理“路长负责制”工作实施方案》、《老旧小区“院长负责制”工作实施方案》,在沿街创新性地设置了“商户自管特区”,以一条街道为一个自管特区,每条街道推选出1-2家诚实守信的商户,担任这个特区的区长,作为发挥表率作用的领头雁。领导干部带头下社区、进院落、跑路段和沿街驻地单位、门店共同擦亮会客厅,保持“脸面”时常整洁成了常态化。目前,捡烟头志愿服务队伍发展到18支社区分队1900多人,政协委员、文明引导员、驻地文明单位、沿街商户积极行动、主动参与,“烟头不落地”在辖区成了一种自觉行为。
18日清晨,当笔者来到经九路蔬菜早市时,树上的彩灯洋溢着浓浓的“年味”,醒目的黄线内整齐摆放着新鲜的果蔬……买菜的群众惊喜地发现该路段的公厕都变了模样:门窗重新刷上了油漆、门口摆着花草,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厕所里有了烘干机和卷纸盒,环境变得更加清新。该街道以“厕所革命”为契机,不断刷新服务速度,对早市划线定位、设置公平秤、按时收市;对待建工地清除垃圾、裸土覆盖、专人管理;制定了《公厕“所长制”负责制工作实施方案》,对每个厕所出台一个整治方案,对辖区27条路段,82个老旧小区、8个公厕进行责任划分,实现“每周一督导、每月一通报”常态化管理机制,着力打造星级公厕。
昨日10时许,再走进太乙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一股温馨之风迎面扑来。在共产党员示范岗柜台前,工作人员正在热情地为办事群众服务。据悉,在开展“争创五星级服务员”活动中,街道制定了《太乙路街道“追赶超越”实施方案》、建立完善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领导干部接访制、规范文明用语制、“绿色通道”服务制、办事流程公开制等“八项制度”; 增加了电话预约、上门预约两大服务,把“店小二”精神体现到五星级服务的点滴之中,让群众的脸上不时荡漾出满意的笑容! (2017年1月19日《西安日报》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