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朋友看望冷群英。 钟欣 摄
中新网重庆1月18日电 (钟旖)“我希望我的这份‘生命种子’能挽救他人的生命,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应该之际让患者迎来生命的第二春。”近日,重庆“85后”护士冷群英的造血干细胞经过5小时的采集第一时间被送往广州,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位女性患者进行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她也成为了重庆市第6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世界这么大,只有我能救他,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缘分,我感到特别幸福。”29岁的冷群英是新桥医院肿瘤科的一名护士,2015年5月12日“护士节”时,她与新桥医院的104位护士同事一道向中华骨髓库捐献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血样,成为一名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用特殊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去年的9月我接到一个自称中华骨髓库重庆市分库工作人员的电话,说我在中华骨髓库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血样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希望我能做好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准备。”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冷群英笑着说,当时她并不相信,一度以为接到了诈骗电话。“因为干细胞匹配概率极低,连亲人之间概率都很小。没想到我偶然的一个举动居然能帮助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图为冷群英正在采集造血干细胞。 钟欣 摄
“能健康地活着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为了远方的‘亲人’,我愿意帮助她。”冷群英是四川省德阳人,从事临床工作有6年的时间。谈及此次毅然捐献的初衷,冷群英说,是工作让她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人的生命太珍贵了,能健康的活着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为了能更好地进行捐献,工作本来就忙的她开始利用各种空闲时间锻炼身体,“不上夜班就去打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反正就是让自己动起来,调动身体每一个细胞。”
16日,在重庆新桥医院医技楼一楼的采集室里,躺在病床上的冷群英,看着新鲜的血液通过血细胞分离机缓缓流入血袋。从早上8点开始准备到下午2点采集完毕,200余毫升的“生命种子”造血干细胞终于采集完成。躺在床上已6个多小时的冷群英松了一口气说,“生命接力第一步完成,祝福那位患者能早日康复,迎来自己的生命第二春。”
“中华骨髓库重庆市分库自2003年建库以来,截至目前,共有4.7万位志愿者提供了血样,但这14年来,成功捐献的只有69人。”中华骨髓库重庆市分库副主任黄刚议透露,十余年来,部分捐献志愿者由于通讯方式、工作地址变更等原因,与中华骨髓库重庆市分库失去了联系,其中部分还与血液病患者已初筛配型成功,“通讯的中断使血液病患者与唯一可能的生存希望擦肩而过,也使捐献志愿者当初‘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一命’的心愿无法实现。”
为此,黄刚议呼吁,已与中华骨髓库重庆市分库失去联系的志愿者们能主动与分库取得联系,表明捐献意愿,重新架起志愿者与血液病患者之间的爱心桥梁,重燃亟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们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