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社会保障绿皮书: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反贫困存在六大问题

2017-01-18 21:2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电 (李纯)《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7)》18日在京发布。报告指出了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反贫困存在的六大问题。

问题一,地方财政能力弱制约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报告指出,民族地区政府的公共财政收入的不足,直接制约了其用于社会保障项目方面的财政资金数额。社会保障待遇在民族地区贫困家庭的收入中,所占比例很小,难以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反贫困效果。

问题二,农村社会保障项目经办管理能力薄弱制约反贫困能力。报告指出,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经办管理能力薄弱主要出现在农村地区的社会救助制度运行过程中。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经办管理能力薄弱,最主要表现为管理人员数量不够,管理的专业水平较弱。

问题三,医疗资源不足制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反贫困效果。报告指出,不同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反贫困效果的实现需要依托医疗服务的提供数量和质量。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不足则是制约该制度反贫困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高素质的基层卫生医疗技术人员不足。

问题四,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区社会保险缴费造成冲击。报告指出,在现有的社会保险项目统筹层次较低的背景下,民族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所引发的停止缴费等现象会直接影响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以及保险基金的可持续运行。社会保险项目互助共济和分散风险的功能逐步减弱,制约民族地区留守人员养老保障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

问题五,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地区与城乡差距大。报告指出,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地区与城乡差距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救助制度之中。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地区差距大,一方面表现为不同省区之间某项社会救助项目的待遇存在很大差异,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同一省区内不同县、市间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存在差异,此外还表现为同一类型地区内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差距。

问题六,民族地区反贫困参与主体单一,制度瞄准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报告指出,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民族地区的扶贫资金也多来源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和反贫困政策过分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社会组织、企业、公民和贫困人口的参与性不够。(完)

全站热点
周至 竹峪镇召开2017年工作安排会

2017-01-18 18:42阅读

临潼旅游商贸开发区开展捡烟头换洗衣粉活动

2017-01-18 15:15阅读

阎良区总工会开展“农民工平安返乡”活动

2017-01-18 11:30阅读

高陵区民政局召开2016年度目标责任考评大会

2017-01-17 18:06阅读

环保碑林分局召开全局干部大会接受市局第二考评组2016年度目标任务综合考核

2017-01-17 11:08阅读

高陵区党政服务中心调整窗口分布加强日常管理

2017-01-16 17:59阅读

省委巡视组进驻省高院党组等3单位 举报电话公布

2017-01-16 09:0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