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渭城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快速发展,农业发展问题凸显,准确掌握“三农”新变化,完善“三农”政策,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迫在眉睫,渭城区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做到七个到位,为摸清“三农”家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打好坚实基础。
加强领导,安排部署到位。按照国务院和省市的统一安排,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并成立了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办、统计、农牧、财政、发改、司法、水利、国土、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业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统计局,具体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区农普办进一步健全内设机构、细化工作职责,制定工作规则,明确工作任务,内设宣传组、普查业务组、数据处理组、执法检查组及后勤保障组5个工作小组。全区7个涉农街办和村(社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农业普查机构,建立了区、办、村三级普查工作机构和网络。
加大投入,普查工作经费、物资到位。根据国务院及省、市政府对本次普查工作的部署要求及工作需要,编制了《渭城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经费预算报告》,制定年度经费预算,区财政已拨付普查工作经费45万元,其中工作经费30万元,“两员”清查摸底经费补贴15万元。目前,4万份普查年画、7个街办和529个普查小区所需的1300余条宣传横幅、普查所需的26000份摸底表、汇总表、318台PDA设备、普查员、指导员配发的证件、办公用品已全部配发到位。
严格选聘,“两员”及时到位。在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选聘工作中,严把人员素质关、结构关,把办事处干部与村组干部合理搭配、把年轻干部与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合理搭配、把熟悉村情的人员与熟悉PDA设备操作的人员合理搭配,为普查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7个涉农街办共选聘“两员”754名,其中普查员491名,普查指导员263名;办村两级干部205名,聘用村民普查员549名。
强化培训,业务技能掌握到位。按照“把普查方案讲清楚、把普查表格讲清楚、把关键指标把握好、把入户技巧教到位、把PDA设备和软件学熟练、把统计法规和保密要求讲到位”的要求,由区统计局组织4名参加过省市培训的业务骨干深入街办,采取点对点、面对面的小班培训方式,以国家统计局编印的《普查员手册》为重点,精心制作适合基层普查员特点的培训课件,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逐街办对选聘的“两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所有普查员及指导员都能够熟悉业务、考核过关、取得资格。
灵活方式,宣传动员到位。采取全面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常规宣传和特色宣传相结合、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相结合的方式,组装10辆普查宣传车,制作了20余块农普宣传展板,深入宣传农业普查的重大意义和各项要求,广泛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积极支持、配合普查工作,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特别是按照每村1套《农业普查条例公告》、10条宣传横幅、12幅宣传画、一套广播宣传音频的标准,给各街办统一配发宣传物资,并已悬挂到位、张贴到位、播放到位,确保了村组宣传处处看得见、早晚听得见。建立了区农普业务微信群,及时发布最新工作部署和要求,互动交流一线普查工作动态,一线农民普查员创作的《农普进农家,利国利万家》、《农普入户纪实》、《实实在在普查人》及渭城办龙枣村创作的快板《农业普查到我家、农民心里乐开花》等作品,在全区普查群中广为传播,营造了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普查工作氛围。
精心准备,基础工作到位。先后开展了夏、秋两季实地遥感测量、综合试点及清查摸底工作。圆满完成75个样方4500余亩抽样点的实地信息采集测量和数据上传工作;对试点的石何杨村6个村民小组的310户普通农户、22户规模农业经营户、14家农业经营单位进行了全面清查摸底、入户登记,为全面开展的普查工作培养了业务骨干、积累了工作经验;37424户农户、195户规模农业经营户、190户农业经营单位清查摸底登记高质量完成,为正式普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严格考核,责任落实到位。区政府与7个涉农街办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并抽调专人,成立了6个督查组,分别深入街办对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促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普查工作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