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 “六五” 普法工作启动以来, 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法治阎良建设主线, 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全面落实区委、 区政府 “六五” 普法规划和区人大常委会决议要求,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以宪法为核心的各项法律法规得到广泛宣传,全民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机制保障 普法依法治理基础更加坚固
积极构建党委领导、 人大监督、 政府实施、 部门各负其责、 全社会共同参与的 “大普法” 格局,各镇街、 各部门适时调整充实普法依法治理组织领导机构, 科学编制 “六五” 普法规划, 逐年制定年度实施方案, 及时把新颁布、 修订的法律法规纳入 “六五” 普法规划; 坚持工作经费财政预算保障,认真组织 “六五” 普法督查、 视察及中期、 末期检查验收活动, 有效推动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创新宣传载体 普法依法治理氛围更加浓厚
建立专业宣讲队伍。建立了全区 “六五” 普法讲师团队伍、普法宣传志愿者队伍和法制副校长及法制辅导员队伍。先后深入机关部门、 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社区开展普法宣讲182次、 “菜单式” 法律培训和咨询服务185场次, 并以法律宣传为主题常年开设 “城管法律大讲堂” 、 “依法树信、 诚信经营巾帼讲堂” 和 “未成年人法制讲堂” , 发放宣传资料38万余份, 接受咨询2.34万人次, 全区35名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入校为师生讲授法制课300余堂。建设固定普法阵地。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场所法治宣传教育设施, 先后建成腾飞、 千禧、 凤凰3个法治文化广场和1个人口法制文化专题广场,法制宣传一条街已覆盖两镇五街办, 全区80个行政村和23个社区均设立法治宣传橱窗, 实现了 “区、 镇 (街道) 、 村” 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打造现代传媒载体。在阎良公众信息网、《今日阎良》 、 法治阎良网等内部刊物中开辟法制园地、 律师信箱、 案例选登等普法栏目。运用新媒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已累计开设 《以案说法》 《法制园地》220余期、 刊发各类法治讯息20万条次, 印制发放 《公民法律知识读本》 和各类法律服务手册8万余册, 全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现了制度化、 常态化、 多样化。
坚持按需普法 普法依法治理活动更加丰富
各镇街、 各部门充分发挥 “法律六进” 载体作用, 结合自身实际, 拓展范围、 凸现特色,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坚持领导垂范, 深化 “法律进机关” 。成立了由9名知名专家担任委员的阎良区决策咨询委员会, 健全了区级四大班子各项议事规则和制度, 形成了专家咨询、 公众参与的决策机制; 建立健全了党委 (党组) 中心组和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等学法用法制度, 出台了涵盖48个部门517部法律法规的 《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 , 先后对21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举办领导干部法治培训班35期180场次、 法律知识讲座32次, 组织学法用法考试4次, 参训参考达1.5万人次, 有效提升了依法决策、 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 持续开展 “法律进学校宣传周” 活动, 累计举办法治报告360场次, 召开法治主题班会1300班次, 编印法制小节目162个、 印发法律知识传单9.6万份; 按照“法治培训+普法宣传+法律服务” 相结合的模式, 长期开展 “法律进农村” 、 “送法下基层” 、 “三下乡” 等活动, 整合利用全区95个农村 “远程教育” 站点, 利用每年的 “春风行动” 免费为农民工提供职业介绍及法律政策咨询服务, 已累计开展各类法律知识培训132期, 帮助4.1万余名进城务工人员增强了维权自保意识, 广大农民群众学法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出台了“送法进企业” 活动方案, 按照“谁管理、 谁负责, 谁使用、 谁培训” 的原则, 先后举办各类涉企法律法规培训187期, 举办专题培训21期, 共培训各级各类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2.9万人次,赠送书籍5000余册, 先后帮助西飞公司等企业代理诉讼、 仲裁、 执行和非诉讼案件83件, 避免和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2600余万元。
坚持普治并举 普法依法治理实效更加明显
建立了社会监督网络平台,广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法治创建活动, 针对群众关心、 社会关注的热点、 难点问题开展易燃易爆物品、 假冒伪劣产品、 学校周边环境、 非法行医、 食品安全、 打击非法集资、 治污减霾等38项专项治理活动, 初步形成以基层为基础、以行业部门为支柱, 全方位多层面辐射的依法治理态势。
其中, 全区80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民会议、 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32个村和7个社区荣获区级以上 “民主法制示范村 (社区) ” 称号, 北屯街道秦家村荣获省级 “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7个行政执法部门被命名为区级以上 “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27家企业荣获市级以上 “诚信守法企业” 称号。先后创建市级以上 “依法治校示范学校”17所 、“平安校园”21所、 无邪教校园4所, 全区在校青少年学生保持 “零犯罪” 。 (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