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翻糖女孩的甜蜜事业

2017-01-07 09:05  陕西传媒网

用翻糖做出来的花朵“以假乱真”

何沛(左)和周嘉宁(右)的合照

用翻糖做出来的人偶惟妙惟肖

据三秦都市报消息,朝九晚五的事业单位、待遇不赖的外企公司,在常人看来“高大上”的“铁饭碗”工作,却在周嘉宁和何沛这儿被毅然放弃——俩女孩纷纷辞职合伙做起了翻糖工作室。

近年来,可塑性高、造型精致的翻糖蛋糕逐渐走进消费者视野。它是以翻糖来代替常见的鲜奶油,覆盖在蛋糕表面上,再以各种糖塑的卡通、花朵、动物等作装饰,做出来的蛋糕如同精致又华丽的艺术品,非常吸引眼球。就是这样一个甜蜜蜜的物品,将两个陌生人牵在了一起,共同开启了属于她俩的“甜蜜事业”。这不禁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让两个女孩甘愿放弃安稳的工作去做翻糖工作室?两人初识又怎么会和翻糖有关?放弃安稳的工作创业拼搏可曾后悔?

何沛 离开外企开启“匠人”生涯

“你按照嘉宁姐给你的模版,尝试着进行调色。”“这个蛋糕的细节很重要,慢慢来,不要着急。”“设计甜品台时不仅要考虑甜品台上的甜点是否好吃,还要考虑是否契合客户风格。”一张大工作台前,何沛正在给桌子前的6位学员教翻糖制作的各种细节。学员们开始练习起来,何沛连忙去厨房接了一杯水,递给记者。

“这几天有点忙,手上有好几个单子。”2016年12月28日,记者在西安北郊的一家翻糖工作室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周嘉宁、何沛。这几天,她俩正在为客户准备结婚时的甜品台。在制作过程中,她俩还要一对一、手把手地给工作室的学员们进行指导。让人吃惊的是,对于翻糖制作如此专业的两人,却不是科班出身,不仅大学时的专业与甜品制作没有关系,就连毕业后的工作也跟甜品沾不上边。

何沛从2009年便来到西安进入外企从事服装陈列工作。“尽管在外人眼里光鲜亮丽、看似高大上的工作,但毕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工作之中也有很多条条框框,经常有被约束的感觉。”何沛总觉得生活中缺点什么。

2014年,何沛在网上看到了做翻糖甜品的周嘉宁,瞬间被翻糖制作吸引——翻糖甜品音译自fondant,常用于蛋糕和西点的表面装饰。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人发明了糖皮,英国人引进后加以发扬光大,但在当时这种蛋糕只在王室的婚礼上才能见到,因此也被视为贵族的象征。后来,英国人利用这些材料制作出各种花卉、动物、人物,将精美的手工装饰放在蛋糕上,赋予蛋糕新的生命。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翻糖蛋糕才慢慢步入普通人的生活中。

如果说靓丽的外表让何沛有了学习制作翻糖甜品的念头,那让她坚定信念并落实“拜师”行动的则是“匠人精神”。“我从小就喜欢匠人师傅那种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的精神。人如果有个自己喜欢的手艺,并且这个手艺有一定的消费市场,那么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是很开心的。”就这样,何沛拜了比自己大5岁的周嘉宁为师,在学习翻糖制作的过程中,两人也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去年年中周嘉宁提出“要不要开个工作室”的提议时,何沛毅然辞掉了外企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匠人”生涯。

周嘉宁 放弃“铁饭碗”把爱好变事业

作为徒弟的何沛是跟着师傅周嘉宁进入翻糖世界的,那周嘉宁又是如何与翻糖结缘的呢?

周嘉宁是西安人,大学学的是旅游专业,原先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在家人朋友眼中属于工作稳定、拥有“铁饭碗”的人,但周嘉宁知道,新鲜的事物、新奇的市场对她而言更有吸引力。2012年,周嘉宁在一个朋友的婚礼中看到了甜品台上的翻糖蛋糕,顿时“惊艳”了她。就这样,她迅速“坠”入了翻糖甜品世界——她开始利用下班、周末等业余时间,在国内国外各种网站找相关制作视频观看学习,并在做出成品后晒到朋友圈里。让周嘉宁想不到的是,后来有很多朋友乃至陌生人,都会联系到她,问是否可以购买她做的翻糖甜品。

尽管时隔4年,但周嘉宁第一次出售甜品时的记忆仍清晰地烙在她心里。2012年圣诞节前夕,有人找到周嘉宁,让她做一些蛋糕,于是周嘉宁就自己设计了一套圣诞系列的杯子蛋糕,将圣诞老人、圣诞树等有节日气氛的元素用到了蛋糕上。由于造型新颖,周嘉宁的圣诞系列蛋糕受到了顾客好评,一下子加了十来套的订单。“当时一套里面有6个,卖100元,实际上除去原料成本、配送,根本没有挣钱,但是当时完成作品后的成就感和客户的认可,真的让人很开心。”在周嘉宁看来,做翻糖蛋糕不仅能让她感到快乐,还能提高她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在做翻糖蛋糕时,有很多造型是她之前没有接触过的,需要不断去学习,在懂得技法的基础上再创造,“这很有挑战性,我喜欢。”

2015年2月1日,尽管家人极力阻拦,但周嘉宁还是接了一个甜品台的单子,并在家人的帮助下用了两天时间将这个工作加班加点赶完,这让家人和朋友心疼不已——周嘉宁肚子里的宝宝还有一周左右就该出生了。除了心疼,让周嘉宁家里人更心惊的事情是,2015年底,周嘉宁决定辞去事业单位的工作和别人合伙开翻糖工作室。

合伙开工作室 辛酸苦辣和压力 统统不是事儿

“所有人都劝我不要辞职,毕竟对于一个女孩来说,稳定的工作似乎比创业更加让人有安全感。”2015年底,在周嘉宁告诉家里人自己要辞职的事后,得到了意料之中的不理解不支持,“但是我的家里人都知道,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制作,我在翻糖甜点方面真的是很喜欢也很有经验。而且对于我个人性格而言,虽然我喜欢新奇事物,但是我不会去不负责任地做一件事,一旦决定去做了,那肯定是已经有了沉稳打算的。”

在家人的担忧中,周嘉宁还是在2015年年底辞职,并在2016年年中联系了何沛,说了自己想开工作室的想法。

对于何沛而言,在听到周嘉宁的提议时,她几乎没有多做思考,就毅然辞职选择与周嘉宁合作。

“我原本那个工作挺累的,而且提升空间也不大,况且我喜欢这种手艺活,喜欢匠人精神。”与周嘉宁上有老、下有小不同,父母年龄不大、暂时没有小孩的何沛在辞职的时候压力没有周嘉宁那么大。况且在何沛心里,人这辈子总要闯点什么,不要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我当时就和我家里人说,人活着不是为了求安稳的,如果只是为了安稳而安稳,那真的是活得没意思,人生总得有点火花出来。”

“顶着压力”先后辞职,周嘉宁和何沛继“师徒”、“朋友”关系后又有了“合伙人”的新关系。

2016年6月何沛辞职后,和周嘉宁于7月一起去了武汉、上海等地进修学习,在爱好翻糖的基础上系统学习了翻糖甜点的制作细节。在迎接8月到来之时,翻糖工作室的准备也开始了。

8月份工作室正式开启后,姐妹俩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单子、也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在客户的好评和传播后,翻糖工作室也越来越忙碌,两人经常忙得加班加点,如今,翻糖工作室还招收了不少学员,对于“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一说法,何沛没有丝毫担心,“只有整个行业繁荣了,大家才会相互竞争、进步。”

未来 将工作室做到最好 把团队带到最优秀

即使很忙,何沛和周嘉宁还是在规划中慢慢实现着自己的“翻糖事业”。

“我们有自己的初步规划,那也是我们前进的目标,我相信我们在两年左右可以做到。”对于工作室未来的发展,何沛很有信心。对此,周嘉宁也认为“工作上不怕遇到苦难,只要用心去做,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对于工作室未来发展的路线,周嘉宁透露,未来工作室的发展重心会放在团队培养上面,“努力打造一个西北地区比较专业的翻糖团队”。在周嘉宁看来,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走团队路线,才可以把这份事业越做越大。在她俩的规划里,工作室会分别在制作甜品、培训教学、网络技术和店铺宣传等方面多下心思,努力使每一个环节专业化。此外,工作室还会扩展甜品台的范围。

除了在事业上追求完美,周嘉宁的身上比何沛还多个担子——她需要照看自己孩子。在工作室忙碌的时候,周嘉宁不得不把孩子拜托给双方家长照看,但她知道,照看孩子终究是她的责任,周嘉宁坦言,“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是我目前需要考虑的。”

“有问题并不怕,我们是两个人,可以互相依靠。”一路走来,从师徒变为朋友,从朋友变为合伙人,但在何沛口中,周嘉宁永远是“姐姐”,是她“翻糖事业”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在周嘉宁心里,“带过十来个徒弟,但是只选择了和何沛合伙开店,这是缘分。”

文/图 温琳 三秦都市报记者 赵争耀

全站热点
5旬男子入室盗窃村民财物被刑拘

2017-01-06 20:01阅读

灞桥区开展“三品一标”专项检查确保双节农产品质量安全

2017-01-06 16:35阅读

周至县安监人认真学习领悟《不要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深意

2017-01-06 10:50阅读

区商务局举办安全生产消防知识讲座

2017-01-05 16:30阅读

照照镜子 举一反三

2017-01-04 19:30阅读

周至县物价局认真学习《人民日报》

2017-01-04 11:24阅读

太乙宫街道召开“路长制”工作推进会

2017-01-03 16:3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