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莲湖区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全区“近追南京秦淮,远赶成都锦江”的追赶超越总体目标,结合教育实际,出台了十二条措施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发展壮大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提升莲湖教育的竞争力和社会认可度,努力打造莲湖教育品牌,加快破解“上学难”问题。
加快推进校园新建项目建设。结合大兴新区、土门地区、四村地区等旧城区改造范围内新建小区和成片开发区域建设,重点实施第八幼儿园、洒金桥小学2个新建项目,积极配合大兴新区(土门地区)等相关部门实施莲湖一小、莲湖一中、大兴新区第二学校、万科小学、德杰国际中学5个新建项目,优化调整校点布局,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效应。
加大校园维修改建力度。加快推进红光路小学、青年路小学、市91中整体改造和报恩寺街小学、龙首村小学、远东二小、枣园小学教学楼等7个校园改扩建项目,完成39所校园的暑期维修改造项目。对32所校园的教学仪器、电脑、录播教室、校园网进行改造升级,全面提升校园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对远东二小与枣园小学、北尧头小学与丰镐西路小学等条件成熟的学校进行整合,有效盘活教育资源,持续提升办学质量。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强化教育信息化技术运用,确保45岁以下教师人人熟练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进行授课。加快“互联网+”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设,通过实施“信息设施网络化”“数字资源优质化”“教育管理精细化”“教学应用精准化”“引领保障专业化”等一系列提升项目,建成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教育环境,有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到2019年中小学学科课型、课例优质资源覆盖率达到90%以上,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
深化“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实施大学区“捆绑式”评价,进一步落实学区长负责制,继续加大跨区域大学区建设力度,到2020年中小学紧凑型大学区占比达到50%。探索建立大学区“一长管多校”学校管理模式,遴选区域内优质学校的名校长同时担任相对薄弱学校的校长,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直接带动作用。完善校长、教师转任交流机制,进一步丰富形式、扩大范围、增加人数、延长年限,推进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校长、教师双向合理流动,到2020年成为常态化,比例达到15%。
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保障体系,切实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相对就近入学,全区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保持100%。严格执行西安市民办初中自主招生政策,规范招生范围、标准和方式,实行成长记录过程性评价与学力水平阶段性评价相结合。完善高中招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按照市上要求逐步加大普通高中定向生招录比例,严格确定定向生资格标准,全面实施网上录取,确保中考招生公开、透明,促进教育公平。
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适应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要求,全面减少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行政干预,督促指导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依规办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着力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长及社会第三方共同参与的区域教育评价体系。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实行督学责任制,监督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庆安高中、青年路小学、行知小学进行“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积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切实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积极打造和引进“名学校”品牌。将市70中确定为重点建设提升对象,积极争取省市各项资金支持进行全方位打造,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与全省超一流学校品质相当的优质学校。牢固树立“名校+”发展理念,结合大兴新区(土门地区)建设积极引进知名教育品牌,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中小学。在校园改造提升过程中积极探索与名校联合办学的新思路,提升教育品质。同时继续强化学校办学等级提升,到2020年再创建与省级示范高中实力相当的高中学校2—3所、省级示范幼儿园3—4所,全区等级幼儿园占比达到90%。
探索开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制定《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办法》,科学划分校长职级等次,实行动态管理。探索设立校长岗位津贴,综合考虑学校规模、校长年度考核、专业发展、任职年限、教育培训及工作实绩等方面情况予以奖励,充分激活校长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大校园长培训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努力打造一批在省市范围内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家型、专家型校长。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入名师,加大高层次人才招录的补充力度。认真开展国培、省市区培训、全员培训、岗前培训、岗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网络培训等各层次、各类型教师培训工作,积极构建以区进校教师培训基地为主、各学区长学校为辅的“一体多翼”培训体系,培训率达到100%。加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培养,积极申报省市级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名师工作室10个,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家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梯次衔接、创新能力强、学历层次高的教师队伍。
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健全素质教育综合评价制度,加强对学校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将品德养成、学业发展、身心发展、艺术素养等反映学生发展水平的指标,以及校长课程领导力、学生课业负担、教师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家庭教育等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实施学校素质教育多元化评价。到2018年再创建省、市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3—5所。
创新素质教育实施方式。不断改进德育方式,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扎实抓好德育课程教学、学科渗透和实践活动。强化环境育人,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热烈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将教师综合素质测试结果与职称评审、诚信报告、评优奖惩等结合起来,强化教师综合素质测试结果运用。积极整合社会、学校、家长资源,认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素质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
推进社会第三方教育评价改革。健全社会监督评议教育机制。建立重大决策咨询制度,制定和实施重要教育政策时,要听取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评估;健全社区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家长和教师代表等参与评议学校工作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第三方对学校办学水平、校长办学业绩、学生体质、大学区教育教学质量等进行评价,并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采取委托社情民意调查机构或聘请教育监督员等形式,开展教育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满意度调查,不断提高校园办学水平和区域教育服务能力。
同舟共济创辉煌,豪情壮志写春秋。如今的莲湖教育,干群团结,人心思进,全系统正以广泛深入开展“烟头不落地·莲湖更美丽·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空前高涨的热情,勇于创新的意识,敢于担当的精神,奋勇争先的劲头,苦干实干的作风,聚焦追赶,聚力超越,加快谱写莲湖教育追赶超越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