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需变革的是思想
最需看齐的是行动
——浙江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带来的启示
碑林区委副书记、区长 卢光文(2017年1月1日)
编者
12月30日下午,市委中心组邀请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同志做了《浙江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情况》专题报告。会后,碑林区委区政府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结合报告内容,针对碑林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12月30日下午,市委中心组邀请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同志做了《浙江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情况》专题授课,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感受良多,很受启发。最近几天,我又结合个人思考和碑林区实际,陆续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资料,对于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及运营进行了一些延伸学习,引起了我思想上的极大触动。我深深感到思想上的领先是最大的领先,行动上的差距是最大的差距,学习浙江经验,我们最需要变革的是思想,最需要看齐的是行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浙江是国内最早践行特色小镇的省份,浙江的特色小镇发展理念、建设标准、运营水平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今年10月中旬,住建部等三部委公布的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浙江省的特色小镇最多,有8个,其中丽水市就有两个。通过翁建荣同志的授课和自己的延伸学习,我认为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之所以能起步早、见效好,最根本的原因是“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革新”。比如,他们“小”题“大”做,通过培育行业“单打冠军”,实现小空间大聚集、小平台大产业,构筑产业创新高地,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点。比如,他们无“中”生“有”,通过腾笼换鸟“变废为宝”,构建一批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实现颠覆式创新。比如,他们破“旧”去“僵”,用创建制代替审批制,政策扶持从“事先给予”改为“事后结算”,干好的有奖,干不好的要罚,彻底改变“争个帽子睡大觉”的旧风气。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敢为人先、敢想敢干的思想和观念,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虽说特色小镇的建设“相对独立于市区”,从规划和建设面积来看,城市中心区也难以满足。但特色小镇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等等方面的理念和思路对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发展极具借鉴意义,城市中心区在特色小镇建设上仍大有可为。
环大学创新产业带规划结构
东关地区改造远景
结合碑林区的区情实际和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我们的城市建设发展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和低密度布局”,统筹考虑人口分布、产业特点和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摒弃“贪大求洋”“大拆大建”,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健全创业创新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切实把城市发展转变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上的轨道上来。有三个方面的工作需要积极行动起来:一是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的建设。要对标杭州余杭区梦想小镇,充分发挥腾讯、微软等知名企业和丝绸之路创新设计产业联盟、国际工业分包西安中心等国际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大学科技园+专业园区+众创空间”的无边界园区组织方式,做强西安创新设计中心,打造西部领先、全国知名、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的双创“特色小镇”。二是碑林科技产业园的转型。要学习嘉兴桐乡乌镇互联网小镇经验,加快推动智慧动漫文化产业园、民族动漫众创空间等项目建设,提升改造园区配套设施,完善陕西动漫产业平台服务功能,提升中国西安国际原创动漫大赛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水平,借助大赛集聚人气和产业,结合东南二环商圈建设,打造融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创意“特色小镇”。三是八仙宫周边综合改造的规划建设。八仙宫是西安一座最大、最著名的道教圣地。八仙宫周边棚改项目,属于全市“十大片区”改造之一东关地区综合改造范围。我们的想法是要学习金华磐安江南药镇经验,加快规划引导、政策扶植和环境营造,依托、联合八仙宫,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引入养生休闲类产业,开发养生健康类产品,推动5A级旅游景区创建,打造健康养生“特色小镇”。
碑林科技产业园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翁建荣同志讲“特色小镇空间虽小,但由于抓住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以小博大、意义非凡。”“以小博大”这个词,充分体现了浙江的领导干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思想境界。这也让我想起这段时间我们正在学习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同志推荐的人民日报文章《不要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中的几句话“生活中的美好无处不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却常常稀缺”“许多时候,因为太过熟悉,反而把身边的美好忽视了”。我们要多问问自己,有没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没有忽视“身边的美好”?能不能找到“小问题”解决“大事情”?一定“不要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要大兴实在、担当、创新的干事文化,谋发展要高瞻远瞩,干工作要脚踏实地,满怀干事创业的激情。要树立问题导向,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对标先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不断加强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全方位创新,以创新助推转型,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创新破解发展难题,通过关键问题的解决,把“大思路”“宏伟蓝图”落实下去干出来。
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制度供给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还有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即:注重顶层设计,比如,产业定位上,聚焦7大万亿元产业以及历史经典产业;制度供给上,财政奖励支持、用地供应等政策举措灵活高效;组织领导上,专门在省级层面成立了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等等,这些顶层设计都对特色小镇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省市应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中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多从全局的角度,更高的站位,全面加强系统性统筹规划,在政策、资金、土地、规划以及考核等方面,强化指导,营造氛围,以便更好地引导、支持、推动基层实践。
信息来源:魅力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