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咸阳淳化瑞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驾驶着农机正忙着进行土地深耕……合作社负责人告诉我们,现在合作社规模越来越大,加入人员扩大到周边镇区,大大提高了农村土地的利用率,为农户增加了收入,现在我村基本进入农业机械化耕种的程度,往后农民种地就不用发愁了!
在新一轮脱贫攻坚战中,淳化县按照“龙头带动、市场导向、资源整合、统分结合、抱团发展”的要求,采取“政府搭台、农民唱戏”的方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集中带动群众抱团增收致富,把农民从分散的领域、地域组织起来,以种养殖大户、营销大户、加工企业为主体,改变了以往农户单打独斗的局面,走上了一条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新型农业发展道路。
上常社村的固贤食用菌基地是中国银行出资援建的产业扶贫基地,平日里,周边的贫困户在这里务工。最近,大家正筹划着和基地签订香菇大棚认领协议,变身当“棚主”。其中,贫困户朱文峰一次就认领了3个大棚。
据合作社负责人老朱介绍说,目前基地采用的是“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建棚由合作社承担,并无偿对社员提供技术指导,每棚利润确保达到6000元,达不到的合作社将予以补偿,可以说在这里干活稳赚不赔,而贫困户唯一需要承担的只是每棚1万元的材料费用,且其中5000元由中行贷款提供,县上负责贴息。
为了让每一个合作社都能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淳化县除了通过小额贷款给予资金扶持,还积极联系县上专业大户,利用其在生产、经营、销售、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开拓产品销路,统一打造品牌,有的还吸收科研单位参与技术指导,有效拉长了农村产业链条。同时,农民凭借资金或土地、机械等方式入股成为社员股东,形成了企业+农户=市场+产品这样一种互惠互利的良性机制,把市场需求和农户生产结合了起来,借力互联网+,实行“网络+实体”、“线上+线下”的发展模式,不但提高了农户精细种养、科学管理的能力,农民还能获得丰厚的分红盈利,最终成为市场风口浪尖上的“大赢家”。
现如今,一批批专业的农民合作社先后在咸阳淳化大地发展起来,截止目前,淳化县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24户,直接带动6.2万余户农民增收。(记者 任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