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雅楠 熊波
11月18日一大早,碑林区考核办常务副主任马红绪来到他包抓的碑林区文艺路街道文北一社区,这已经是他参加的第五十一个社区工作日了。在社区宣讲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查看完社区的安全隐患点,他又来到自己联系的陕西乐家电视购物有限公司,进行每月两次的“亲商助企”活动。据了解,像马主任这样每月奔走在社区和企业之间解决问题,在碑林区处级干部中已经形成常态化。这一切都源于“三项机制”激发出的干事创业活力。
省市委“三项机制”实施细则印发后,碑林区认真贯彻落实,将“三项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学习内容,纳入区委常委会、中心组和全区各党委(党工委、党组)学习安排中,将“好政策”入心入脑。同时,结合区情实际,制定了碑林区“三项机制”实施细则,确保其在碑林区这块沃土落地生根。
“让能干者出彩,让实干者得到鼓励激励,只要工作足够优秀,不管个人还是部门,都会受到奖励和荣誉称号的洗礼,还要作为先进典型大力褒奖、宣传。”碑林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薛关文在“三项机制”落实会上说道。碑林区太乙路街道计生办主任高慧同志长期扎根基层,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任劳任怨,甘于奉献,严以律己,受到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卫生计生工作者”、“西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碑林区“最美计生人”等荣誉称号。在今年9月底召开的碑林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上,高慧同志被推荐为区党代表,并经区委提名,成功当选新一届区委候补委员。
碑林区进一步强化激励导向作用,通过配套办法有效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在今年上半年目标责任考核中,对资源禀赋差、经济体量小,但为全区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南院门街道、东关南街街道、长乐坊街道等3个街道予以通报表彰,让努力者得到公允的评价。碑林区还制定了《碑林区街道主要经济指标月(季)度考核奖惩办法》(试行),对8个街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商贸指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3项主要经济指标按月度排名进行奖励。办法实施以来,共对柏树林街道、文艺路街道和长安路街道等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较好的街道,以及20余名在街道从事经济工作的基层干部给予了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了内在动力,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被进一步激发。
让平庸者、失职者、不适者下,把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碑林区高度重视“能上能下机制”的落实,下大力气“治机关病”,让碌碌无为者、不敢担当者、尸位素餐者让位子,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有为有位。今年以来,共对2名违纪的处级领导干部予以免职降级处理,对1名科级领导干部因能力不足予以免职。对两名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处理不及时,工作措施不力,造成一定影响的问题进行了容错纠错。
随着“三项机制”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其鲜明导向已逐步深入人心,广大干部一致认为,推动和建立“三项机制”,是落实中央“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没顾虑、有舞台,让基层干部吃了一颗“定心丸”。在全区广大干部的积极努力下,2016年,碑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12.19亿元,同比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94亿元,同比增长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2.83万元,同比增长7.45%,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在全市排名靠前。“三项机制”所激发出来的活力与激情正在碑林区逐步显现。(2016年12月1日《西安日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