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端 实习生 黄瑞
一年前,感染艾滋的8岁女孩琳琳被辽宁省民政部门送到西安市碑林区以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在这里,她和来自全国各地共21名艾滋感染儿童回到了久违的温暖的“家”。
每个周末,以琳中心的周妈妈都会将琳琳带回自己家中,为她做上一桌丰富可口的大餐,家中的周爸爸、周哥哥陪她一起看动画片、玩游戏。琳琳口中的“周妈妈”是以琳中心的医护人员周庆莉,13年前,周庆莉加入了以琳中心这个“大家庭”,“最初我们主要是帮助脑瘫孤儿和重度残疾孤儿,给他们一个和孤儿院完全不同的家的生活环境。”周庆莉说:“2009年秋天,陕西省内发现第一例艾滋孤儿后,我们把孩子接到了这里。从那时起到现在,我们已经照顾了34名艾滋感染儿童,其中有20名是失去双亲的感染孤儿,另外14名儿童分别来自陕西、湖南、新疆、辽宁等地,这些孩子有的父母一方已去世或失踪,也有的孩子因父母双方染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陷入困境当中。”
让艾滋孤儿重新“回家”,成了周庆莉和她的同事们心中一个执着的念头。“因为对艾滋孤儿来说,积极治疗是一方面,但心理上的伤痛更应抚慰。”以琳中心的工作人员何蓉花说:“他们不仅失去了双亲,还经历了来自社会的歧视,幼小的心灵被孤独和恐惧所包裹。只有家,才能让这些孩子走出阴霾,重新融入社会。”
在以琳中心这套温馨的公寓房里,所有的布置都和正常的家庭差不多。每天,“妈妈”们和医护人员按时给孩子们吃药,送孩子们上幼儿园、上学,领着孩子们逛公园、外出旅游。周末,志愿家庭和工作人员会把孩子们接回自己的家。“我也是两个女儿的妈妈,每周我领着12岁的梅梅回家,和两个妹妹一起去度假、看电影、吃大餐。”
“其实艾滋感染儿童经过准确的治疗,可以像健康儿童一样享受生活。两个妹妹和梅梅在一起吃饭、睡觉、洗澡、拥抱、亲吻,从来不会担心被感染,因为医学知识明确告诉我们,艾滋病并不通过社交途径传染。”何蓉花说。
目前,经过家访和培训,全市有20个寄养家庭符合了寄养条件,也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伸出爱的援手,主动申请成为这些孩子的“寄养妈妈”“寄养爸爸”。“作为西北唯一一家‘小组家庭’模式养育艾滋孤儿的机构,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生存下来,还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机会读书、学习,交到新朋友,并能最终回归家庭。”何蓉花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先后有20余名艾滋孤儿在民政部门的帮助下,被正式收养,找到了一个永远的家。(2016年12月2日《西安日报》8版)